Browsing by Author "林盈君"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公民與社會科融合教育方案實施之行動研究(2021) 林盈君; Lin, Ying-Jun本研究旨在發展融合教育理念之教學方案,透過方案實施於公民與社會課程以探討普通班學生在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學習環境中,是否會影響其對身心障礙同學的看法與態度,以及身心障礙學生在實施融合教育的課堂中其學習表現與人際互動狀況。 首先藉由文獻資料蒐集和參考國內外研究案例,設計適合研究對象之融合教育實施方案,接著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透過觀察記錄、教學省思札記、學生回饋單、學習單與訪談等方式勾勒出融合教育理念之教學方案實施歷程與學生的學習經驗。研究採行動研究法進行設計,針對臺北市一所公立國中2個融合普通班,共約40名學生進行為期6週24節課的教學與逐步調整和修正。以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輔以描述統計的方式予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融合教育實施方案的成效,作為方案實施之評估與調整依據以改善研究者在教學上的困境。 根據本研究計畫,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壹、普通班教師在實施融合教育方案課程時,事前所做的準備包含認識身心障礙學生、環境調整與安排、和特教老師共同討論。 貳、實施公民與社會科融合教育方案時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具體應對策略如下: 一、以體驗式活動課程來實施融合教育理念課程對學生來說是有感的。 二、小組同儕合作活動有助於增進普通生及身心障礙生的互動。 三、對於肢體障礙或視覺障礙等障礙類別的同理心比較好建立,因此學生可以比較容易的發自內心為身心障礙者著想。 四、自閉症或情緒障礙類別的身心障礙者,在獲得同理的成效相較於外顯的肢體障礙類別較差。 五、班級氣氛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狀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參、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國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學方案實施提出下列建議: 一、108新課綱的自我發展與人性尊嚴部分,適合融入融合教育理念的課 程。 二、採取體驗式活動對學生同理身心障礙者是有幫助的。 三、普通班教師可尋求特教老師共同發展融合教育理念的課程方案。 肆、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未來研究可以更深入探討情緒障礙、自閉症等非外顯之障礙類別的學生在普通班之學習情況以及與同儕相處情形。Item 國小資優學生智力、學業成就與創造力之關係研究(2024) 林盈君; Lin, Ying-Jun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資優學生的智力、學業成就及創造力之間的關係,以及不同背景變項對其表現的影響。本研究採調查研究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小資優資源班的資優生,以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及新編創造力測驗作為研究工具,所得資料以SPSS23進行分析,整理出以下研究結論:一、資優學生的智力、學業成就及創造力表現良好,但存在個體差異,且不同性別及年級間的差異不明顯。二、智力與學業成就呈現低度正相關。三、智力與創造力呈部分負相關。四、學業成就與創造力呈現低度負相關。五、國小資優學生的智力對學業成就具有預測力。語文理解指數對國語總成績和社會總成績有顯著預測力;工作記憶指數和處理速度指數對數學總成績有顯著預測力;全量表智商、知覺推理指數和處理速度指數對自然總成績有顯著預測力。六、國小資優學生的智力對創造力部分具有預測力。處理速度指數對流暢力有顯著預測力,工作記憶指數則對變通力有顯著預測力。Item 字本位教材之華語文教學模式研究(2014) 林盈君; Lin Ying Chun在學習華語的過程中,受到印歐語體系之影響,較多教學都採用「語文一體」與「詞本位」的模式。這類型的教學模式是以「詞」作為教學基本語法單位,漢字為附屬於詞彙教學下的書寫符號。然而,結合形、音、義於一體的漢字有其獨特性,朱德熙(1985)、徐通鏘(2008)等語言學家主張以印歐語系的架構套用在華語中是不恰當的。因此,在20世紀末出現了強調漢字特點的「字本位理論」。而以字本位理論為基礎的字本位教學模式特色是突顯漢字的系統性,以漢字教學帶動詞彙教學,透過組詞與擴詞來加強華語學習者的識字量與詞彙量。 字本位教學模式逐漸受到重視的同時,以字本位為基礎所編製之教材卻相對 不足,內容編寫上也不夠完善(田峰,2012)。因此,本研究將融入教材編寫之概念,透過集中識字、漢字分級、及趣味性等核心理念,編制一套適合華語文學習者使用之字本位教材。此外,本研究將以國立師範大學進修推廣部華裔班的學習者為研究樣本,實際進行字本位教學實驗,並考察學習者對於字本位教學模式之反饋,以探討字本位教學模式對華語學習者之學習成效。研究結果顯示,字本位教學模式與傳統的華語學習相比,確實有顯著的成效。此外,透過學習者的問卷調查也發現,學習者相當認同此教學模式,例如:「能比較容易了解漢字」、「可以更快理解結構複雜的漢字」、「幫助擴充我的詞彙量」等。Item 競賽實務報告-以2018年比利時國際羽球挑戰賽女子單打金牌之奪牌歷程為例(2020) 林盈君; Lin, Ying-Chun近幾年來各國對羽球運動的推廣更加積極,臺灣的羽球成績在國際賽表現上也日漸亮眼。羽球運動不僅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作為基礎,更要有穩定的技術及靈活的戰術意識,在比賽中,選手所展現出快節奏的速度與力量、優美的擊球技巧、堅忍不拔的毅力以及有智慧的戰術運用,都顯示出羽球運動的價值及特點。本研究目的為整理研究者成功奪得2018年比利時國際羽球挑戰賽女子單打金牌之參賽策略與經驗。並針對本賽事參賽之訓練歷程、訓練方法、參賽計畫與比賽過程進行探究。研究方法:透過自我回溯與資料收集的方式,結合運動競賽策略學理並彙整個人的訓練計畫、參賽計畫、比賽照片與比賽影片等內容做深入的探析。研究發現:自研究者進入國訓中心後,由於組訓機制更加完善,訓練資源較為完整,能針對選手個別的問題予以修正,進而協助研究者提升成績。首先在2017年11月出戰馬來西亞國際羽球挑戰賽,拿到女子單打的亞軍,創下個人之前在國際賽最好的成績;更在2018年9月出戰比利時國際羽球挑戰賽,突破個人最佳國際賽成績,贏得生涯首面國際賽女子單打的金牌。研究結論為在國訓中心教練團及運科團隊的規劃下,訓練量扎實;安排之課表靈活且實用,不僅加強一般體能,也兼顧專項體能,以及強化選手在技術和戰術上的表現,訓練績效才會如此突出。Item 臺灣的文化特色(2024-12-13) 林盈君; 朱永康; 蔡協洋; 杜玉佳; 吳珉萱; 盧建成老師指導本作品透過四個方面呈現出臺灣作為一個在健康、環境保護、人權與多元文化方面都具有高度發展的現代化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