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漢唐"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家長網路管教、學校投入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之關係:家庭凝聚力之調節效果(2016) 林漢唐; Lin, Han-Tang本研究旨在瞭解家長網路管教、家庭凝聚力與學校投入對於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的影響,並探討家庭凝聚力在家長網路管教與危險網路行為之調節作用。調查對象為臺灣北中南部與外島(澎湖、金門、馬祖),公私立國中七、八、九年級1,006位學生(男496人,女510人,平均年齡為13.2歲)。研究工具包括自編「危險網路行為量表」(網路霸凌(主/被動)、網路交友、網路依賴、網路色情、網路敵意與網路隱私)、自編「家長網路管教量表」(技術介入、監控、限制及使用參與及建議)、修編「家庭凝聚力量表」與修編「學校投入量表」(行為投入、情感投入、行為不熱衷與情感不熱衷)。所得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以及多元迴歸分析進行統計考驗。 主要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一、在本研究中,近半數青少年在網路上曾進行過一項以上的危險活動。 二、九年級生在所有種類的危險網路行為之得分皆顯著高於七年級生,在網路色情上高於八年級生,而八年級則在網路霸凌(主動)、網路依賴、網路色情與網路敵意的程度上高於七年級生;青少年持有個人智慧型手機也會在網路霸凌(被動)、網路交友、網路依賴、網路色情與網路隱私的程度上高於未擁有者;而在網路色情涉入程度上男性高於女性。 三、家長監控、個人學校行為不熱衷和情感不熱衷與青少年從事危險網路活動呈正相關;家長限制、家庭凝聚力、個人學校行為投入及情感投入則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呈負相關。 四、以危險網路行為進行逐步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學校不熱衷與家長監控具有正向的預測效果;學校不熱衷在各項危險網路行為皆有顯著的預測力,而家長監控則在網路霸凌(主/被動)、網路交友、網路色情、網路敵意與網路隱私中有顯著的預測力。家長限制與家庭凝聚力對危險網路行為則具有負向預測力;而家長限制對網路交友、網路色情與網路敵意中有負向的預測力,家庭凝聚力對網路霸凌(主/被動)、網路依賴、網路敵意有負向的預測力。其中「學校不熱衷」對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的預測效果最明顯,其次依序為「監控」、「限制」,以及「家庭凝聚力」。 五、家庭凝聚力對家長網路管教與危險網路行為之關係具有調節效果,相較於家庭凝聚力程度高時,家長監控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的關連程度在凝聚力低時是最高的。而當家庭凝聚力為非常連結時,家長限制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的關連程度有顯著的負相關;凝聚力為疏離時,家長限制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間則無相關。 針對本研究所發現之結果,提出各項建議,供學校、家庭與未來研究的參考。Item 家長網路管教、學校投入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之關係:家庭凝聚力之調節效果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6-12-??) 林漢唐; 陳慧娟; Han-Tang Lin; Huey-Jiuan Chen本研究旨在瞭解家長網路管教、家庭凝聚力、學校投入、學校不熱衷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的關係,並探討家庭凝聚力在家長網路管教與危險網路行為之調節作用。調查對象為臺灣本島與離島地區,公私立國中七、八、九年級共1,006位學生。研究工具包括自編之「危險網路行為量表」與「家長網路管教量表」,以及編修之「家庭凝聚力量表」與「學校投入與學校不熱衷量表」。主要研究結果如下:一、在本研究樣本中,近半數青少年曾在網路上進行過一項以上的危險活動;二、年級愈高,危險網路行為比例普遍增加;三、青少年持有個人智慧型手機者,出現危險網路行為的程度高於未擁有者;四、「家長監控」、「學校行為不熱衷」和「情感不熱衷」與青少年從事危險網路活動有正相關;五、「家長限制」、「家庭凝聚力」、「學校行為投入」及「情感投入」則與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有負相關;六、「學校不熱衷」對青少年危險網路行為的預測效果最明顯,其次依序為「家長監控」、「家長限制」,以及「家庭凝聚力」;七、「家庭凝聚力」對「家長網路管教」、「學校投入」與「危險網路行為」之關係具有調節效果。具體而言,在「家庭凝聚力」非常連結的情況下,「家長限制」和「學校投入」對其「危險網路行為」具有顯著的負向解釋力。而對於知覺家庭凝聚力疏離的國中生,「家長監控」對「危險網路行為」的正向解釋力高於非常連結之國中生。針對本研究發現整理出各項具體建議,提供教育實務及未來研究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