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柏成"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一、利用電子激發態分子探測釕金屬修飾蛋白質內的長距離電子傳遞及檢測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濃度 二、七種台灣精油的化學組成及對大腸桿菌的抗菌效果
    (2016) 林柏成; Lin, Po-Chen
    本研究合成出釕金屬聯吡啶錯合物([Ru((CH3)2bpy)2(im)2]2+與[Ru((COO−)2bpy)2(im)2]2−),並將其修飾在細胞色素c (cyt c)上,再藉由閃光淬熄法來探測蛋白質內的電子傳遞。修飾上推電子取代基的[Ru((CH3)2bpy)2(im)2]2+與Ru(NH3)63+反應後,得到25.1%的激發態淬熄率和42.0%的三價釕金屬([RuIII( )2(im)2]3+)生成率;修飾上拉電子取代基的[Ru((COO−)2bpy)2(im)2]2−則有65.2%激發態淬熄率和19.6%的三價釕金屬生成率。同樣將釕金屬修飾蛋白質與Ru(NH3)63+反應,發現Ru((CH3)2bpy)2(im)(His33)-Fe2+-cyt c的分子內電子傳遞之量子產率是17.6%,而Ru((COO−)2bpy)2(im)(His33)-Fe2+-cyt c的分子內電子傳遞之量子產率則是11.9%。儘管反應驅動力預測Ru((COO−)2bpy)2(im)(His33)-Fe2+-cyt c有較大的量子產率,但還要考慮另外兩個變數的影響(籠蔽效應跟化學反應)。 利用Ru(bpy)2dppz2+的光開關性質來檢測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濃度,隨著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濃度增加,Ru(bpy)2dppz2+的磷光強度也增加。然而,當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濃度小於0.1%時,Ru(bpy)2dppz2+會沉澱析出,因此換用溴化乙錠。在低濃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鈉(0−0.1%),溴化乙錠的吸收波長最大值會紅位移而螢光強度會降低;當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濃度超過0.1%,溴化乙錠的吸收波長最大值會藍位移而螢光強度會增強;當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濃度超過臨界微胞濃度後,溴化乙錠的螢光強度維持不變。利用上述現象,溴化乙錠可以拿來檢測十二烷基硫酸鈉的濃度。 利用氣相層析質譜儀分離鑑定七種台灣精油,再透過NIST 08資料庫的比對,可以清楚辨識主要的化學成分。藉由定量分析的實驗,可以得知精油的主要成分含量,比較文獻後發現,不同產地的精油其組成成分會有很大的差異。將七種精油分別加入大腸桿菌培養液中,經過24小時後,發現廣藿香的抑菌效果非常好,只要0.05%的濃度就可以完全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而丁香羅勒和甜馬鬱蘭的抑菌效果也不差,兩者的最低抑菌濃度都是0.1%。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使用機率分布探討量化學習動力的改變
    (2016) 林柏成; Lin, Bo-Cheng
    緒論:學習的過程大略可以分成兩類:比例式的學習和新協調型態的學習。在新協調型態的學習方面,動力過程會發生質性轉變,使用常態分布的統計假設來處理這種數據,即以平均數、標準差作為呈現學習前後差異的方法,並不盡完善。探討運動學習的研究,應使用合適的函數,量化學習過程的變化。在具有不同偏態及隨機樣貌的各種分布中,伽馬分布根據參數變化,曲線外型具有多樣性,可能較適於作為初步觀察學習過程中動力質性改變的描述方式。目的:根據不同學習類型的學習過程,找出最適合用來描述不同學習階段狀態的分布模式。方法:將比例式與建立協調型態的學習數據,分別使用常態分布、對數常態分布、均勻分布、指數分布、伽馬分布適配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的動作表現,並以重複量數二因子變異數分析比較分布模式在不同學習階段數據分布的決定係數。結果:比例式學習僅有模式間達顯著差異,伽馬分布與常態分布大於對數常態分布、指數分布及均勻分布。在新協調型態學習方面,三階段與兩階段的結果都具有交互作用,伽馬分布在初期優於其他分布,而後期伽馬、對數常態與常態分布優於指數與均勻分布,此外伽馬分布與對數常態分布的決定係數在各階段都較優於其它分布模式。結論:伽馬分布在兩種類型的學習,以及在協調型態的三個階段,適配的決定係數都具有比較優勢的效果。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