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書宇"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漢語心理致使動詞之語言形式探究與教學應用(2017) 林書宇; Lin, Shu-Yu本研究旨在探討以詞彙致使與句式致使表達的心理致使動詞句子(如他感動了我們、他讓我們感動)有何不同。基於前人的語料庫研究(李臨定,1986;宛新政,2005;李炯英,2012)與認知研究(Wolff et al.,2009),我們假設「致事有生性」影響受試者說出不同致使句式,而致使句式影響「受試者感知到的事件數量」,因此我們以詞彙致使與句式致使皆可的五個動詞「震驚、振奮、感動、困惑、嚇壞」為材料,設計兩個實驗,測試上述假設。在實驗一中,致事有生性是自變項,致使形式是依變項;在實驗二中,致使形式是自變項,感知到的事件數量是依變項。此外,我們也根據實驗一的結果討論有生性與施動性的關係。 輸出實驗的結果顯示「致事的有生性」並不會影響受試者說出不同語言形式,然而我們也發現「個別動詞」對產出致使形式的影響大於「致事的有生性」。受試者看到事件影響力致事題目所造出的句型與有生性致事題目句型種類相似,因此我們認為受試者在致使事件中感知到的是「施動性」,而非「有生性」。輸入實驗的結果顯示致使句式確實影響了受試者感知到的事件數量,聽到詞彙致使的受試者傾向選擇一個箭頭的圖示,聽到句式致使的受試者傾向選兩個箭頭的圖示。 本文參考常輝(2011)、Ou(2012)與趙靜等人(2015)的心理動詞二語研究,提出心理狀態動詞與心理致使動詞的教學建議,並參考視聽華語的心理致使動詞分布設計課室活動,以期對心理致使動詞的教學有所助益。Item 線上音樂之探索式尋求行為研究(2017) 林書宇; Lin, Shu-Yu聆聽音樂為一般大眾常見且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隨著網路及數位化科技蓬勃發展,線上數位音樂的數量及服務平台成長快速,人們逐漸從聆聽實體音樂轉移至線上數位音樂。同時,人們對音樂的興趣常有變化,尋找未曾聆聽過的新音樂有相當大的需求。此外,音樂搜尋不同於一般文字檢索,由於音樂缺乏足夠的文字資訊,使用者不易以類似關鍵字的方式來表達需求,特別是一無所知的新音樂,更是難以掌握。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瞭解在線上數位音樂環境中,一般青壯年使用者探索新音樂的動機、需求、及尋求歷程。 本研究以18至45歲的青壯年使用者為對象,採用問卷、日誌、訪談、實驗等多元方法。問卷主要收集使用者日常聆聽音樂喜好與線上數位音樂平台之使用經驗等;日誌用來瞭解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對新音樂探索的動機、需求及尋找歷程;實驗是用以觀察不同使用者在相同探索情境中的尋求行為異同;訪談則是深入瞭解使用者主觀想法,並驗証前述所收集資料一致性。本研究共收集951份有效問卷,並從問卷填答者中邀請15位參與後續之日誌、實驗及訪談。 研究結果發現,就聆聽音樂及使用經驗,使用者多獨自聆聽音樂;聆聽場所以家中及行動中為主;聆聽時段以夜間為主;聆聽的載具愈來愈偏重智慧型手機;YouTube是最主要聆聽與新音樂探索平台,其次為Spotify、KKBOX等線上音樂平台;主要聆聽音樂類型包括流行樂、搖滾樂、獨立音樂等。而就使用者的新音樂探索動機,其影響因素可區分為個人及社會性二類因素,本研究進一步依觸發情境再細分為九種動機類型,個人因素包括個人興趣、滿足好奇、回憶觸發、喜新厭舊、放鬆心情、學習新知、排解無聊;社會性因素包括迎合潮流、自我表現。就使用者的新音樂資訊需求及尋求歷程,其主要資訊來源為被動偶遇,但仍有超過一半的使用者會主動探索新音樂;而在主動探索中又以關鍵字搜尋及瀏覽為主要接收資訊管道;所使用的探索平台以YouTube為主,Spotify、KKBOX等線上音樂平台也是重要探索管道;所使用的搜尋策略除關鍵字搜尋外,也會大量瀏覽平台或系統所提供之分類及推薦資訊,例如熱門音樂排行榜、音樂類型目錄等;而在搜尋與瀏覽的過程中,使用者樂於試探點選感興趣的新音樂,並不排斥與原有音樂偏好無關之音樂等。新音樂的探索歷程,並不一定為線性進行,且探索過程與探索結果的界線模糊,在整個新音樂探索的歷程中,各項行為特性彼此連結、相互影響;本研究最後依據前述結果,整理出新音樂探索式尋求之概念模式,並針對使用者及線上音樂平台提出改善新音樂探索效益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