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昭光"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健走運動與社會心理介入對退休中老年人心理幸福感與生命統整性之影響與性別差異
    (2011/8/1-2012/7/31) 李思賢; 林昭光; 方進隆; 鄭惠美
    健走運動與社會心理介入對退休中老年人心理幸福感與生命統整性之影響與性別差異 台灣地區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快數增加,其中有相當比例的老人沒有規律 的運動;身體沒有保持規律活動是與嚴重疾病的發生機率有關連,例如心血管疾病、 癌症與糖尿病,特別是在老年人族群;除此之外研究顯示規律的身體運動是可以促進 老人執行日常生活的功能。 本研究為整合型計畫「健走運動對於促進中老年人健康的影響」之子計畫4。本 子計畫是針對健走運動與社會心理介入對於身體活動量、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之實驗 研究,並探討其性別差異;第一年研究目的包括:(1)建構具有信效度的評量工具。(2) 探討台灣地區退休中老年人健走運動、身體活動量、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的現況。(3) 探討台灣地區退休中老年人之健走行為、身體活動量、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的性別差 異。(4)探討台灣地區退休中老年人對於實行健走行為與社會參與的障礙因素與需求, 這些障礙因素與需求是否有性別不平等之處。 第二年是探討介入成效,包括(5)相較於沒有規律運動組,有規律健走行為組,能 提昇其身體活動量、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6)相較於沒有規律運動組,有規律健走行 為與社會心理介入組,能提昇其身體活動量、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7)探討有規律健 走行為組、有規律健走行為與社會參與組,其對身體活動量、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介 入效果的影響是否有性別差異。 本研究步驟是先蒐集在運動(健走)、健康(平均餘命)、生命統整性、與幸福感 等相關測量與性別差異相關文獻,並增加實施健走的障礙因素之題項,再邀請專家就 華人文化與台灣人運動習慣,修正不適合的測量(專家效度與內容效度)。之後在大 台北健康社區以方便取樣方式選取250 位以上的中老年人,以橫斷式研究調查,並建 構測量工具的信度(內部一致性信度與綜合信度)、效度(建構效度);以及分析研究 對象在生命統整性、心理幸福感與性別在中老年人實行健走行為的關係,以及分析造 成個人從事健走運動的社會心理障礙因素為何。 第一年後段與第二年是進行介入實驗,預計收180 位中老年人,分成三組,每組 60 人。依據第一年調查研究結果,一方面依據中老年人需求加強社會心理及健走運動 介入課程設計,課程介入時程預計為至少12 週;另一方面是到社區尋求參與對象, 以及簽署同意書。在主持人前往社區進行研究同意書前,本研究將向人體試驗委員會 提出IRB 審查,通過後才執行研究。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客家成年人的運動行為與憂鬱情形:苗栗縣客家民族的橫斷式社區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7-06-??) 陳明坤; 林昭光; Ming-Kun Chen, Chao-Kuang Lin
    憂鬱是一項主要的健康議題,過去的研究發現運動是降低罹患憂鬱風險且有價值的健康促進策略。本研究旨在調查居住於苗栗縣客家社區客家成年人的運動行為對於其憂鬱情形的預測力。本研究採橫斷式研究,以結構式問卷(包含社會人口學變項、運動行為問卷及臺灣人量表)蒐集資料。立意取樣533名居住於苗栗縣客家社區中的客家成年人為研究對象,由10名受過訓的訪員對研究對象進行個別訪談以蒐集資料,問卷回收率為100%。回收的資料以卜瓦松迴歸進行分析。本研究於控制性別、年齡、宗教信仰、婚姻狀況與社經地位後,發現運動行為的得分愈高,憂鬱的得分就愈低 (β = -.041, Waldχ2 = 14.372, p < .001)。研究結果發現居住於苗栗縣客家社區中的客家成年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可以預測其憂鬱情形,因此,未來規劃客家成年人的健康促進與臨床衛生教育時,運動行為可作為憂鬱的預防或緩衝策略。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泰雅族國中生飲酒防制衛生教育
    (2011) 林昭光; Chao-Kuang, Lin
    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後,對泰雅族國中生之飲酒知識、拒酒自我效能、飲酒行為意圖之影響效果。本研究設計採準實驗設計,立意取樣新北市烏來區某國中泰雅族學生52人為實驗組,及桃園縣復興鄉某國中泰雅族學生97人為對照組,兩組樣本共149人。在衛生教育介入前,二組皆接受前測作為介入效果的比較基礎,實驗組接受四週有關飲酒防制教學;對照組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衛生教育介入後進行後測,以了解介入後所產生的影響效果。 研究結果發現: 一、 研究對象有一半以上的人,過去一年中有飲酒經驗,有飲酒者第一次飲酒的年齡,9歲以前的有一成左右,主要以12歲飲酒的居多約四成以上。第一次飲酒時酒的來源,有五分之一是由父母親或主要照顧者提供的,由朋友或其他人提供的約四成以上;而每次飲酒的杯數1至4杯的約占七成。 二、 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的結果支持本研究的假設,實驗組後測的「飲酒知識」與「拒酒自我效能」得分顯著優於前測及對照組,而實驗組後測的「飲酒行為意圖」得分則顯著低於前測及對照組,顯示本研究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在這三項效標上均具有顯著效果。 本研究並針對三項校標在教育介入前後消長的意義、本研究之教育介入內容與方式如何在三項校標上對研究對象產生效果,以及後續發展適合泰雅族國中生使用之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應考慮的方向等加以討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泰雅族國中生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成效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2017-12-??) 林昭光; 陳政友; 羅文敏; 林若蓓; Chao-Kuang Lin, Cheng-Yu Chen, Wen-Min Lo, Jo-Pei Li
    酒精濫用是臺灣原住民的健康威脅,而且情況愈來愈嚴重。泰雅族屬於臺灣16個原住民族中的一族,其國中青少年的飲酒盛行率高達53.1%。雖然泰雅族的耆老們並不認同,但是族中大多數年輕一代的族人普遍認為飲酒是他們的文化傳統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討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後,對泰雅族國中生之飲酒知識、拒酒自我效能、飲酒行為意圖之效果。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設計,立意取樣新北市烏來區某國中泰雅族學生52人為實驗組,與桃園市復興區某國中泰雅族學生97人為對照組,兩組樣本共149人。在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前,兩組皆接受前測作為介入效果的比較基礎,實驗組接受四週有關飲酒防制的教學;對照組不接受任何實驗處理。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後進行後測,以了解介入後所產生的效果。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包含社會人口學變項、飲酒知識量表、拒酒自我效能量表、飲酒行為意圖量表)作為前、後測工具。回收的資料以卡方檢定、t檢定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檢驗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對「飲酒知識」、「拒酒自我效能」及「飲酒行為意圖」的影響。本研究發現飲酒防制衛生教育介入對實驗組研究參與者「飲酒知識」、「拒酒自我效能」及「飲酒行為意圖」方面的影響都達到統計上的顯著程度,顯示本介入在上述效標變項上有良好成效。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