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明慧博士"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斯克里亞賓《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及《第九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十八》之樂曲分析與詮釋
    (2009) 洪藜禎; Hung, Li-Cheng
    斯克里亞賓(Alexander Scriabin, 1872-1915)在鍵盤音樂上有著相當卓越的貢獻,他本身不但是一位優秀作曲家,更是一位技巧高超的演奏家。這位生長於俄國共產主義思潮年代的作曲家,受到徳奧系統的音樂理論影響,跳脫傳統古典式創作規則,在自己既定的軌道上遨遊,加上崇拜神秘主義,讓他的音樂有了前所未有的創舉。儘管他的音樂是難以理解的,卻可以藉由某種層面讓人看見;即使無法聽到他親自解釋自己的作品,卻可以從分析及演奏他的作品中來獲悉一二。 奏鳴曲是古典時期重要的作曲手法,以廣泛的曲目種類來說,即便是發展到二十世紀,不論是份量和曲式結構上仍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貝多芬創作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之後,斯克里亞賓的十首鋼琴奏鳴曲可謂產量最豐盛的。斯克里亞賓的十首鋼琴奏鳴曲篇幅都不長,卻是鋼琴音樂的精髓,更可以看出斯克里亞賓一生風格的轉變。因此將前期的《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 (Piano sonata No.1 in f minor, op.6,1892)及後期的《第九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十八》 (Piano sonata No.9 , Op.68, 1912-1913)作為研究。早期風格的《第一首鋼琴奏鳴曲,作品六》是十首奏鳴曲中篇幅最長的,受到浪漫主義的影響,特別是蕭邦(Frédéric Chopin, 1810-1849)的音樂手法,作曲家藉用此首曲子來表達對生命以及上帝的吶喊;晚期的《第九首鋼琴奏鳴曲,作品六十八》運用了神秘和弦(Mystic chord),這樣的素材更為中晚期作品創作的主軸,這種自成系統的手法是受到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的影響。 全文共分為七章,本文的第一章,界定本論文的研究方向;第二章,主要從斯克里亞賓創作意念,來一窺十九世紀俄國文化的背景,以及斯克里亞賓的音樂語彙、奏鳴曲式的應用和《第一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及《第九號鋼琴奏鳴曲,作品六十八》的創作背景;接下來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別針對這兩首作品的曲式結構、織度組成、旋律特質、和聲變化和節奏表現等創作手法來做樂曲分析;第五章,是本文探討的重要觀點,筆者將從其創作觀念和樂曲風格兩大特徵來做這兩首曲子的比較,藉此更深入瞭解斯克里亞賓於早、晚期的轉變,和這兩首作品間的差異。對斯克里亞賓而言,鋼琴奏鳴曲對演奏者的要求,就是在營造隱約的氣氛時,仍不要忽略清楚的音樂結構,而情感的表達要在激動、平靜、強勁、輕柔中收放自然。除此之外,更要以敏銳的聽力,適度的運用踏板,以達到完整的和聲齊鳴效果。因此,在本文的第六章,筆者在鋼琴演奏詮釋的部分,基於筆者本身的練習經驗,歸納出演奏技巧和音樂詮釋等部分著手研究,可以更加理解斯克里亞賓的創作歷程對整個音樂史有著承先啟後的貢獻。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