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林凱胤"
Now showing 1 - 11 of 1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互動式歷程檔案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0-08-??) 林凱胤; 楊子瑩本文旨在報導不同學習風格學生在互動式歷程檔案環境中其學習動機變化之探究。研究對象為修習計算機概論的專科一年級學生49 人,進行為期八週的實驗教學。研究方法主要以學習風格量表來定義學生的學習風格類型,以學習動機量表暸解其學習動機,希望能找出不同學習風格與學習動機間之關聯,以為研究與教學之參考。研究結果發現:1.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在互動式歷程檔案環境中的發表與迴響篇數均有顯著差異; 2. 學生在學習動機各向度上均有提昇,且都呈現顯著差異,表示互動式學習歷程檔案的學習策略確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3. 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間無論是在前測或後測,其學習動機並無差異性存在; 4. 四類學習風格的學生在自我效能(SE)、主動學習策略(ALS)、學習價值(SLV) 三個向度均達到顯著水準,而學習風格為適應者( Accommodator )的學生在六個向度前後測統計結果則均呈現顯著差異;5. 學習風格為適應者與同化者的學生對互動式歷程檔案的使用有較高的認同。Item 問題解決導向的程式語言教學(國立臺中高級家事商業職業學校, 1997-01-01) 吳正己; 林凱胤Item 從學習風格和科技接受模式看混成式評量策略融入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09-??) 林凱胤本研究旨在結合即時反饋系統(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IRS) 與線上測驗( Online Test) 建構一個混成評量模式--IRSOT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 Online Test) ,並從學習風格和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學生個別差異對IRSOT的接受度。本研究以中部某科技大學修習計算機概論的五專部護理科一年級51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單組前後測進行5週10節課的實驗教學。實驗進行前後分別實施Kolb的學習風格量表和Davis的科技接受模式(TAM) 問卷調查。研究發現:1.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對IRSOT的易用性皆持肯定的看法;2. 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對IRSOT的有用性檢定結果並未達到顯著差異;3. 在IRSOT的使用態度方面,平均數超過3.65 的學生表示IRSOT讓課程更活潑、學生更喜歡上課,但發散者與同化者的平均數則稍為偏低,他們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跟所使用的科技工具沒有太大的關聯。Item 從學習風格和科技接受模式看混成式評量策略融入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09-??) 林凱胤本研究旨在結合即時反饋系統(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IRS) 與線上測驗( Online Test) 建構一個混成評量模式--IRSOT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 Online Test) ,並從學習風格和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學生個別差異對IRSOT的接受度。本研究以中部某科技大學修習計算機概論的五專部護理科一年級51位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單組前後測進行5週10節課的實驗教學。實驗進行前後分別實施Kolb的學習風格量表和Davis的科技接受模式(TAM) 問卷調查。研究發現:1.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對IRSOT的易用性皆持肯定的看法;2. 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對IRSOT的有用性檢定結果並未達到顯著差異;3. 在IRSOT的使用態度方面,平均數超過3.65 的學生表示IRSOT讓課程更活潑、學生更喜歡上課,但發散者與同化者的平均數則稍為偏低,他們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跟所使用的科技工具沒有太大的關聯。Item 從知識移轉觀點看實習教師的教學知能發展(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1-09-??) 林凱胤; 王國華本文從Nonaka等人所提出知識移轉機制,包括社會化、外化、結合化及內化等,以內容分析方式來闡釋一位實習教師( '1、靜)教學知能發展的歷程,結果發現:在社會化(內隱翊識轉內隱知識)階段,小靜老師在觀摩輔導教師的教學後,會反思自己的教學,找出自己需要加強的部份,並會模仿輔導教師的教學,達到內隱知識間的移轉;在外化(內隱知識轉外顯翊識)階段,小靜老師經由試教與對話,並從嘗試錯誤及參考輔導教師的建議中修正教學第峙,將內隱知識外顯化;在結合化(外顯知識轉外顯知識)階段,小靜老師以教材分析及課文編擬的方式整合外顯知識,並嘗試整合各項資源及教學方法於教學之中,達到外顯翊識間的移轉;在內化(外顯知識轉內隱知識)階段,小靜老師積極參與師資培育機構所提供的各項輔導措施,以做中學的方式,將所習得的知識內化。Item 用網路資源進行5E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11-03-??) 楊子瑩; 高千惠; 林凱胤; 余安順; 楊秀停; 王國華本文以網路資源在七年級生物單元進行科學探究教學,主要目的在探討與了解利用網路資源實施探究教學之實施過程以及學生的學習成效。作者採用行動研究,對任教的個案班級30位學生進行探究教學。研究者採取5E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單元為「植物如何獲得養分」、「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三單元之教學,配合運用科學教育網 (http://science.edu.tw) 中「植物的營養與運輸」、「循環系統」進行網路資源融入探究教學。資料收集包含研究者之教學反思日誌、課室觀察之錄影(音)資料、晤談學生的記錄以及學習成就測驗、電腦輔助教學環境態度調查表等。研究結果顯示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探究教學時主要面臨的困難包括資訊設備使用的限制、學生缺乏電腦和探究學習技能及利用資訊學習的經驗。學生經由教學後,學習成就前、後測結果達顯著差異。在電腦輔助教學學習環境態度方面,在「學習動機」達顯著差異,而在電腦焦慮、電腦喜好、學習習慣未達顯著差異。Item 程式語言教科書中的問題解決(1997-05-21) 吳正己; 林凱胤Item 電腦網路通訊與教師專業成長(資訊中心, 1996-06-??) 吳正己; 林凱胤Item 電腦網路通訊與教師專業成長(台灣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 1996-06-01) 吳正己; 林凱胤Item 類比在電腦教學上的應用(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6-10-??) 吳正己; 林凱胤類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有正面的影響。然而許多研究卻發現,在課堂上及教科書中並不常使用類此,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教科書作者或教師在設計類此教材時缺乏具體的原則可供依循,因此本文以SMT、GMAT及TWA所提出的類比教材發展原則為範本,建立一個改良式的類比教材發展模式,實際製作一個巢狀迴圈的類比教材,最後並討論如何將發展的教材運用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希望藉此能鼓勵教師或教科書作者勇於嘗試發展類此教材。Item 類比在電腦教學上的應用--以For-Next巢狀迴圈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6-10-01) 吳正己; 林凱胤類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習有正面的影響。然而許多研究卻發現,在課堂上及教科書中並不常使用類此,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教科書作者或教師在設計類此教材時缺乏具體的原則可供依循,因此本文以SMT、GMAT及TWA所提出的類比教材發展原則為範本,建立一個改良式的類比教材發展模式,實際製作一個巢狀迴圈的類比教材,最後並討論如何將發展的教材運用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希望藉此能鼓勵教師或教科書作者勇於嘗試發展類此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