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李秋娟"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族群歧視、文化認同與新住民之國中在學子女的生活適應研究:以嘉義縣五個鄉鎮市為例
    (2016) 李秋娟; Li, Ciou-Juan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族群歧視(包括最近的歧視經驗、歧視壓力感受)、文化認同對新住民子女生活適應的影響情形。此外,由於國內較少有同時檢視族群歧視與文化認同的復原力研究,因此,為了解新住民子女的文化認同是否具有復原力的補償效果,本研究乃著重於族群歧視、文化認同皆存在的狀況下,新住民子女的文化認同對生活適應是否能發揮直接的正向影響力。本研究以嘉義縣五個鄉鎮市中,就讀國中階段的新住民子女為對象,最後分析的有效樣本共345位。此外,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有先經過專家效度、Cronbach's α與再測信度的檢驗,而調查所得之資料則使用統計軟體SPSS 22.0版,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和多元迴歸分析,結果發現: 1.將近三成左右的新住民子女最近一年曾有過族群歧視的經驗,其中相對較多的是學校與同儕類型的歧視經驗,包含被「老師」、「同學」、「朋友」不公平對待,「被取種族歧視意味的名字」,「被嘲笑、捉弄或傷害威脅」,以及「為了發生在自己或其他新住民子女身上的種族歧視而爭吵或打架」的情況。 2.新住民子女的歧視壓力感受主要是由學校與同儕類型的歧視情境所造成。其中,輕微的歧視壓力大多發生在被「老師」、「同學」、「朋友」不公平對待的情況下,中等(含)以上的歧視壓力主要是因為「被取種族歧視意味的名字」,「被嘲笑、捉弄或傷害威脅」的情況而產生。 3.新住民子女的文化認同情形良好,其中以「文化統合」的表現最好,其次為「文化歸屬」,「文化投入」則相對最低,都具有中等以上程度。 4.新住民子女的生活適應表現良好,其中以「同儕適應」的表現最好,「家庭適應」與「個人適應」次佳,「學校適應」的表現相對最低,都有達到中等以上程度。 5.最近的歧視經驗會顯著負向影響新住民子女的整體生活適應、學校適應與同儕適應狀況。 6.新住民子女的歧視壓力感受會明顯負向影響整體生活適應、個人適應、家庭適應、學校適應與同儕適應的狀況。 7.當最近的歧視經驗與歧視壓力感受存在時,新住民子女的文化認同能夠正向影響整體生活適應、家庭適應與學校適應的狀況,表示文化認同具有復原力的補償效果。 最後,研究者將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期望能提供服務方向與實務建議給學校、政府相關單位、社會福利機構、社工與家長作為參考。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