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李毓嵐"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
    (2008) 李毓嵐
    1895年,清廷依馬關條約將臺灣割讓給日本,此一變局對臺民,尤其是傳統文人的影響極為深遠。所謂傳統文人係指曾受漢學教育,在日治時期仍堅持以傳統漢詩文為主要創作者。他們深受儒家思想薰陶,並以科舉為晉身之階,但日治之後遭受異族統治,傳統上升流動的管道突然斷絕,加以殖民當局以漸進的方式推行日語,使漢文化的延續面臨危機,因而造成其文化認同(中國)與政治認同(日本)的分歧。另一方面,隨著日本的現代化建設,各種西洋的新科技及新思潮傳入臺灣,他們遭逢前所未有的衝擊。在新/舊、中國/日本/西方各種不同的文化及政治勢力並存的時空下,傳統文人如何回應和自處,實為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 有鑑於此,本文使用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尚未出版的〈林癡仙日記〉和〈林紀堂日記〉,以及傳統文人的漢詩文作品為資料,以探究此課題。 本文除前言、結論外,分為六章。第一章敘述臺灣文人階層崛起的經過,以及傳統文人的定義。第二、三、四章分別討論傳統文人對日本殖民統治的看法、中國情懷和經驗,以及對西洋文明的體驗。第五章論析其內在觀念與生活習慣的改變,第六章則以「霧峰一新會」為例,探究傳統文人對社會教化的努力。 根據初步研究之結果,多數傳統文人接受被日本統治的現實,並致力追求現代化。因此,他們接受日本的紳章和表揚狀,擔任基層公職,協助日人治理地方。同時,支持新式教育、學習日語、積極學習科學新知、吸收自由民主等西洋思想。不過,傳統文人雖力求調適,但只接受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新發明或能調劑身心的西式娛樂,對男女社交公開、自由戀愛等與傳統思想有所抵觸的活動和觀念仍頗為排斥。另一方面,他們雖肯定總督府在臺灣推行的現代化建設,但仍堅持自己是漢民族,重視漢文的延續,故與日本殖民者之間的關係,並非全然的依從或對立,而是依其自身的觀念或需求,有其彈性。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