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悅寧"
Now showing 1 - 4 of 4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凝視‧寓言 ─ 女性主體意象之探討(2003) 李悅寧從自我的生命體驗出發,解讀並呈現女性主體的各種意象;讓圖象創作的工作內化成為自我對女性生命的凝視與省思。基於對女性意識覺醒之必要性的認知,以及對探尋女性主體座標的內在驅力,選擇以女性主體的探尋為研究創作的主軸;以「後現代藝術本質」為研究創作的起點,從中體認後現代藝術現象之「一切變動中的可能性因素」,正是創作中的無限生命力與潛在動力的源頭。從「以女性作為主體的後現代藝術表現」、「呈現在藝術創作的女性圖象的意涵」的研究中,充實自我對女性主體意象的圖象語彙;而探討「女性主體意識的認知與理論」,藉由相關的論述架構出一個較明晰的創作版圖。此外,構築一個可以實踐主體價值的對等關係,從「與自然互為主體」這個議題的自我開拓,將自我主體的價值引領進入理性與人道的重構之中,使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對立得以消失,實踐消解二元對立的權力結構,並與各主體間建立良性的溝通與相互尊重、包容的生活模式。Item 分子雲面狀結構之塌縮與穩定分析(2020) 沈孟嫺; Shen, Meng-Hsien恆星形成發生在分子雲內的高密度區域,近年來的觀測發現分子雲裡普遍存在絲狀結構 (filamentary structure),並且與前恆星核 (prestellar core) 形成有高度相關。Monocerous R2 (Mon R2) 分子雲區域的觀測資料呈現有類似面狀的結構 (sheet-like structure),並且有數條的絲狀體 (filament) 往中心匯聚。我們的研究是想用物理模型來了解這種面狀結構的動力機制及其演化過程。我們考慮在其自身重力下 (self-gravity),這個片狀結構的徑向塌縮動態,並解其自相似解 (self-similar solution)。我們畫出表面密度與速度的徑向剖面圖和Mon R2的觀測值做比對。接著我們使用微擾分析 (perturbative analysis) 研究絲狀體在這種結構下的發展,並比較生成絲狀體的速率與大尺度時間下塌縮的速率,並得到絲狀體的特徵數量與每條絲狀體的線質量密度。Item 星際介質熱力學之數值實驗(2023) 林迺芥; Lin, Nai-Chieh在本研究中,我們調查了冷星際介質(ISM)的冷卻和加熱過程對其熱力學和動力學的影響。狀態方程描述了形成恆星的分子雲中冷ISM的溫度和密度之間的關係,當數量密度小於每立方公分 10^4 時,其多變熱指數為 γ ∼ 0.7,當數量密度大於每立方公分 n< 10^4時,其多變指數為γ ∼ 1。然而,觀測結果與理論預測存在些許差異,因為這些理論假設加熱或冷卻時間尺度比動態過程時間尺度短因而不考慮壓縮或膨脹所做的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使用自適應網格(AMR) 數值程式 RAMSES 進行數值模擬,以找出有效的動態指數。我們的模擬採用分子雲中主要的發射線冷卻函數和參數化冷卻函數。當使用分子雲中主要的發射線冷卻函數時,分子雲迅速達到平衡。然而,當把冷卻功率降低以模擬低金屬豐度環境時,分子雲偏離了狀態方程的描述。我們還探討了參數化冷卻函數的使用,並找到了滿足分子雲坍縮的特定參數設置,也就是有效的多變指數需小於 4/3。我們的結果顯示,在研究原始冷 ISM 時,應將動力過程所做的功納入理論模型中,因為在低金屬豐度環境的情況下冷卻效率不高。總結來說,我們的研究強調了對冷 ISM 的動力學和熱力學的更全面的理解的需要,以及考慮冷卻和加熱過程對這些系統的影響的重要性。Item 機器學習與黑洞影像(2024) 谷浚宇; Ku, Chu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