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怡慧"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Search-Based Approach for Automatic Relation Extraction of Disease and Symptom(2017) 李怡慧; Lee, Yi-Hui無中文摘要Item 不只學做工—回應勞工階級文化之教學實踐(2010) 李怡慧; LI YI-HUI教育社會學的研究指出,勞工階級文化和學校主流文化不連續是造成勞工階級學生學業成就低落的原因之一。緣此,本研究目的在應用文化回應教學的觀點和方法,善用階級文化作為知識的橋梁,以提升勞工階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投入並開展階級視野。具體言之,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一)勞工階級學生開展以及轉變階級意象的過程;(二)勞工階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投入情形;(三)回應勞工階級文化的課程發展與教學轉化歷程。 本研究設計一套回應勞工階級文化的課程方案,包含「文化價值觀的引導」、「階級處境的介紹」、「文化經驗的回應」三個主題,共十個單元的內容。在台北縣一所國小六年級的班級實施,研究對象為班級中15名勞工階級的學生,並運用多元的教學方法,進行維期10週共20節課的教學。 本研究發現,文化回應課程方案減低學生對家長勞動工作的偏見,並且拉近勞工階級學生和非勞工階級學生的學習投入和學習成效差距。本課程方案的特色在於教師以勞工階級學生的文化經驗為中心,以非勸勉性、具衝突隱喻的故事或案例教材,加上影像和動態活動的教學方法,發展文化回應教學的課程。Item 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對高中學生點子發想影響之研究(2009) 李怡慧; Lee, Yi-Hui本研究旨在發展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用以探討學生對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之學習反應,並評估學生在此活動教學前、後,對點子發想能力之影響。 採用之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專家諮詢、教學實驗、深度訪談,使用質量並重的研究工具。研究對象是以立意取樣,選擇臺北市某高中三年級兩個班,共68位學生,進行為期4週8小時之「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除了於教學前後分別實施點子發想學習單,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教室觀察紀錄、錄影等工作,待教學活動結束後,選取點子發想學習單之前、後差異程度累積次數百分比達全體受試者的90%以上與10%以下共15位學生進行訪談,並分析其學習單、上課情況、學習反應問卷,以瞭解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對學生點子發想之影響。 經過資料蒐集、整理與分析後,研究結果發現: 一、研究對象對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之整體學習滿意度略感負面;對本活動之學習感受與參與程度是較為正面的態度,而學習態度與學習興趣是較為負面的態度,並在本活動中曾遭遇些許困難。 二、學生在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之教學前後,對點子發想影響: (一)產品發展史概念圖教學活動對學生點子發想,有正反面影響。 (二)教學前、後的點子,有運用到結合他項物品功能、加強性能、改變原有特性、操作使用的介面、造型的改變、環保相關議題與經濟層面等七項,而教學前、後的點子未有顯著差異。 (三)增加學生點子發想之因素為:(1)教學活動之單元內容的啟發與產品發展因素概念的聯想所影響;與(2)其他因素的影響,包含傳播媒體、環保意識、生活經驗與先備知識、由已畫出的點子聯想、不想畫重複的東西、以及個人特質所影響。 (四)減少學生點子發想之因素為:(1)教學活動的產品發展因素概念的影響,認為現代科技還做不到而限制點子想法,以及為了增加功能需求而精簡美感需求的點子;(2)傳播媒體的影響,認為未來產品功能是單純的;(3)受試者填答方式的影響,包含不重畫重複的東西、不認真作答與思考過久以影響繪圖時間;與(4)其他因素的影響,包含以改變形體大小取代美感。 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大致上分為下列兩大類: 一、對教師教學的建議:(1)本教學活動的內容可取材自貼近日常生活的產品,可搭配其領域介紹或與教師本欲教學的相關活動,融入本教學活動的某些單元,作為一開始的引導與認知的內容部分;(2)教學活動可讓學生實際製作科技產品模型或以電腦繪圖的方式表達其點子;(3)教師可以多媒體、模型、實物的方式呈現產品發展歷程;和(4)配合教學過程,可於不同時機使用各種不同型式的概念圖。 二、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1)研究範圍可朝向有系統化激發學生想法、問題解決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等方面做進一步研究;(2)研究對象可更改為國一、國二、高一、高二的學生;(3)教學實驗的時數可增加; (4)教學實驗所使用的概念圖,可於不同時機使用各種不同型式的概念圖,做進一步研究;和(5)資料收集時,可嚴格規定學生座位以便紀錄,並於教學後實施點子發想學習單時,將教學前該生所作答的學習單發回對照,並輔以訪談,以瞭解實驗之影響。Item 產品發展因素之探討,以電話的發展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9-05-??) 李怡慧Item 製造科技課程活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2008-05-??) 李怡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