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曾怡惇"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小初任特教教師採用「情境教學策略」教導智能障礙學生溝通效果之研究(2005) 曾怡惇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情境教學策略」訓練,對國小初任特教教師的影響,以及智能障礙學生經此策略教導後之溝通效果。研究方法採單一受試多基線多探試跨受試之實驗設計,研究對象有預試師生一組,正式實驗師生三組及類化對象六位,自變項為:「情境教學策略」,包括:「環境安排策略」、「使用示範」、「提問--示範」、「時間延宕」、「隨機教學」;依變項為:教師使用「情境教學策略」之情形;智障學生之「語用種類」、「開啟率」、「輪替率」、「相隨語句適切率」、「口語清晰率」、「口語數」、「非口語數」。資料蒐集方式,採錄影及錄音方式蒐集師生溝通內容、教師教學心路歷程、相關教師及家長社會效度。所有資料經謄成文字稿後,先斷句,再逐句分析,並進行分類及劃記入「師生溝通分析表」中。最後結合量化資料與質化資料之分析結果,彙整成研究結果,並提出建議以供後續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發現,第一:經「情境教學策略」訓練後,「情境教學策略」對初任教師的影響:(一)、「環境安排策略」有助於引發溝通行為;(二)、「情境教學策略」有助於語用能力的教導;(三)、「情境教學策略」容易類化、易學易用。第二:教師採用「情境教學策略」教導智能障礙學生後,智障學生的溝通效果:(一)語用種類更多樣,類化情形良好;(二)更主動開啟話題;(三)更會維繫話題;(四)口語更清晰;(五)語意更適切;(六)口語表達能力提高;(七)非口語表達能力增加,而且「情境教學策略」亦深獲家長及教師的認同。 關鍵詞:初任特教教師、智能障礙學生、情境教學策略、 語用能力。Item 特殊教育評量、鑑定工具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8-06-??) 林寶貴; 吳淑敏; 曾怡惇; 林美秀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暸解國內特殊教育評量、鑑定工具的使用情形及其所遭遇的問題,透過問卷及座談會蒐集資料。在問卷方面以專家學者、各縣(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及心理評量小組、測驗出版社或測驗發展中心、中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為調查對象。並邀請27位特殊教育診斷及心理測驗的專家學者與特殊教育教師代表參加綜合座談會。 本研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量的分析,並將綜合座談會的意見加以彙整。最後從特殊教育評量、鑑定工具的研發,專業人員的培訓,及評量工具的管理與使用等三方面提出建議,供國科會或其他相關單位作為今後研究發展評量工具及培訓評量、鑑定專業人員之參考。Item 臺北市國小啟智班中度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1993-06-??) 曾怡惇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市國小啟智班中度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並比較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在:詞彙數、正確句數、句子長度、詞彙變化、簡數數量、簡數種類、繁句數量、繁句種類、複句數量、複句種類、不完整句數量、不完整句種類、非句型數量、非句型種類、措詞能力等各方面的差異情形。在研究對象方面,本研究以配對的方式選取年齡、性別相同,簡式智力測驗分數在40至5之間的中度智能不足兒童和70以上的普通兒童各78位為研究樣本,全部樣本共計156人。 在本研究中,係以研究者自製的「龜兔賽跑」和「划船救生」兩套玩具為評量工具,而以玩玩具情境為主,看圖畫為輔,進行說故事錄音,蒐集所得的語科,以內容分析法為主,先進行斷句,並依國語語法結構規則(王力,民76;何淑貞,民74;許世瑛,民79)所歸納而成的「口語表達能力分析表」逐一分析歸類,然後再以t考驗比較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在「口語表達能力分析表」中各項能力的差異情形,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兩組兒童的發展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