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彭秉權"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重新發現教科「書」的歷程:從物質文化看教科書的潛在課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03-??) 彭秉權; Ping-Chuan Peng2005年筆者在北部某大學講授「潛在課程」,一份期末報告敘說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教科書的愛恨情仇,這些大家熟悉的情感與經驗揭露了既有教科書研究方法的不足,促使筆者重新思考這本「書」的存在,不只是個傳統科技的文字載具,也是青少年日常生活裡不可或缺的物件。之後10年,筆者嘗試從物質文化的角度重新檢視這本書對學習與社會化的影響。本文以倒敘的方式先分享筆者尋找物質之理論意涵的歷程,放眼教育社會學的批判傳統,從古典理論,到繼起的文化研究、後現代、後結構,乃至近期的後人文思想,儘管處理物質的方式殊異,但皆無損其重要性。之後再引用部分理論來敘說、反芻當年的情事,完成延宕多年的回應。本文希望能為教育研究者與工作者開啟物質文化取向在教科書、潛在課程與青少年次文化,乃至學習、教育科技、政策及課程與教學等領域的應用。Item 重新發現教科「書」的歷程:從物質文化看教科書的潛在課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18-03-??) 彭秉權; Ping-Chuan Peng2005年筆者在北部某大學講授「潛在課程」,一份期末報告敘說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教科書的愛恨情仇,這些大家熟悉的情感與經驗揭露了既有教科書研究方法的不足,促使筆者重新思考這本「書」的存在,不只是個傳統科技的文字載具,也是青少年日常生活裡不可或缺的物件。之後10年,筆者嘗試從物質文化的角度重新檢視這本書對學習與社會化的影響。本文以倒敘的方式先分享筆者尋找物質之理論意涵的歷程,放眼教育社會學的批判傳統,從古典理論,到繼起的文化研究、後現代、後結構,乃至近期的後人文思想,儘管處理物質的方式殊異,但皆無損其重要性。之後再引用部分理論來敘說、反芻當年的情事,完成延宕多年的回應。本文希望能為教育研究者與工作者開啟物質文化取向在教科書、潛在課程與青少年次文化,乃至學習、教育科技、政策及課程與教學等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