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張維正"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接觸、殖民與文化容受:日治時期臺灣漢人婚禮的變遷
    (2012) 張維正; Chang, Wei-Cheng
    本論文以臺灣漢人的婚禮變遷為例,藉以討論日治時期臺人在長期接觸西方和日本等外來文化之後所產生的文化變遷機制,同時也補足長期以來歷史學界所欠缺之臺灣漢人婚禮文化的演變過程。此外,為了能夠細緻的分析婚禮文化,吾人在此借用人類學「文化叢」(culture complex)的概念,將婚禮拆解為訂婚、結婚和婚後禮等三項,由各種複雜的小單位「文化項目」(culture item)組成之「文化特質」(culture trait)。大抵而言,日治時期的漢人婚禮變遷,可依變遷的動因和特徵,分為兩大時期與五個階段:「臺灣漢人自主性變遷時期」(1895-1931)和「總督府強制性變遷時期」(1931-1945),若再依照時間先後順序區分,兩時期也可劃分為日本統治臺灣的前期和後期。 在臺灣漢人自主性變遷時期,臺式婚禮的改變可依照時代狀況的不同再區分出三階段,但無論是哪一階段,婚禮的改良均由漢人自主性發起。最初的變化始於1911年,因為臺人開始反省傳統風俗文化,同時追求文明化,以致於出現有別於傳統臺式婚禮的「文明結婚」或是「新式結婚」。1915年以後,由於風俗改良團體廣泛設置的影響,全臺各地興起風俗改良的熱潮,促使臺式婚禮的變化更為劇烈,因而創造出模仿基督教結婚式之「新式結婚式」。1920年代,因為新知識分子們推行的新文化運動,臺人的婚禮改革,遂一改先前的溫吞氣氛,轉變成較為激烈的風俗改良。總督府強制性變遷時期則有兩階段,但兩階段的變化相當接近,均以「節約」為最大目的,兩者的差別與世界情勢有關。該時期的婚禮變革,多集中於婚費節約、廢除聘金,以及神前結婚式的推廣。最後,透過日治時期臺灣漢人婚禮的文化變遷,吾人可窺知,當外來文化與原社會居民長期接觸之後,以及殖民統治下,所產生的婚禮文化變遷機制。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