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秀雄博士"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精神實踐之質性研究----以台中市三位合科教師為例(2006) 李明珠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課程統整精神實踐之質性研究 ----以台中市三位合科教學教師為例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社會學習領域教師課程統整教學的動力過程。透過台中市三位社會學習領域不同專長的教師,以文件分析法、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等研究法來進行分析。在資料收集與研究分析方面,則以紮根理論的精神,直至每一類別達「飽和」才停止。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 壹、瞭解不同專長的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教學的動力過程。 貳、探討不同專長的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教學時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統整精神。 参、 分析不同專長的教師在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教學初年及現在,因應壓力的轉變過程。 肆、 瞭解社會學習領域課程統整教學的教師,對課程統整教學的心得、建議與展望。 研究者採立意抽樣方式,於九十四年九月下旬進入研究場域,九十五年一月份退出場域。其間,資料的收集與分析同步進行,並以三角測定、文件分析、參與觀察日誌、省思日誌等方式,確保質性研究的信實度。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發現,得到以下結論: 壹、 課程統整教學動力過程。 一、 課程統整意願決定於教師個人理念及態度,受個人背景變項影響較小。 二、 統整教學知能的來源及增進管道,較專長科目的教學專業知能來源少。 三、 傳統的教學評量方式,不符合九年一貫多元評量的要求。 四、 班級經營為教師選擇課程統整教學的主要考量。 貳、 課程統整教學對九年一貫課程統整精神之落實。 一、 三位不同專長的課程統整教學教師,對「統整」的觀念均不足。 二、 三位教師在課程的統整程度上,僅達「多科並列」程度。 三、 公民科教師進行課程統整教學時,在批判思考與情意能力培養方面,融入教學的頻率、深度,高於史、地科教師。 四、 面對學生超出範圍且當下不會回答的非專長科目問題,「坦承不清楚、需要再查資料」是共同作法。 參、 教師課程統整教學的壓力與因應。 一、 課程統整教學初年都有備課壓力,但不一定是主壓力源。 二、 課程統整經驗的增加會降低壓力感受度。 肆、 教師課程統整教學的心得、建議與展望。 一、 三位教師皆自課程統整過程中獲得「自我成長」。 二、 課程統整經驗使教師們的教學,更能有效融入他科知識、多元舉例。 三、 「增加授課時數,回歸分科專業」是課程統整教師的共同想法。 四、 「做好師資培育、在職進修」是課程統整教學教師的共同期盼。 本研究並根據上述研究結論,對教育主管機關、教師教學與後續研究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