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正宜"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文化符碼轉譯之竹具造形設計(2011) 張正宜; Cheng Yi Chang文化創意.商機無限!透過產業的投入與政府提供相關的輔導與措施,促使文化創意產業的蓬勃發展。目前相關的研究大多在文化圖形的應用與探索,未於造形上深究轉譯方式以詮釋文化意義與內涵,追求呈現文化新樣貌。因此本研究藉由探討文化符碼轉譯於竹具的造形方法與流程,建構完整之文化轉譯造形設計經驗模式,提供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相關人士之設計構思與參考。 本研究採用文獻資料分析法與個案研究法進行探索,針對目前文化產業之現有竹藝商品案例分析造形與文化符碼的連結度,建立適於商品運用之轉譯模式以詮釋文化符碼。運用創意與創新的方式將文化符碼賦予商品,可使商品本身除了實質功能外,更能促使消費者感受文化的意義與氛圍,增加商品附加價值。文化符碼透過轉譯的隱喻與轉喻方式,擷取文化符碼意符形象與意指所隱含的象徵隱含意,藉由創新的表現手法,可重新解構文化與詮釋精神特徵呈現於商品的造形。案例分析發現商品設計在創意表現上均使用轉譯的隱喻方式居多,除利用材料本身的東方文化價值外,並對文化符碼或自然符碼圖像進行造形元素的抽離與延展。 本創作討論結果發現:(1)從事文化創意相關設計工作者,於設計創作時可運用相關的文化符碼包括圖像、意義,以符合符碼的意義與精神。(2)舊文化的創新須透過新的組合概念,如相異物的組合,以避免流於傳統形式。 (3)可利用基本幾何造形的方式探索材質的運用,找出材質的可應用性與製作可行性。(4)從事文化創意設計相關產業者,於設計開發時,設計師應與專業的專家進行討論,方可了解不同領域的屬性與特徵。(5)構建型態下虛空間的實體化,以利片材彎曲造形與成型。 本研究所提出文化符碼轉譯模式、竹材應用於基本造形設計之探索與構建虛空間實體化之製具等概念,可建構文創產業創新文化與製造模式的革新。Item 活體超高解析度光譜光學同調斷層掃描系統的研發與皮膚應用(2013) 張正宜; Cheng-Yi,Chang非黑色素瘤(non-melanoma skin cancer, NMSC)與黑色素癌(melanoma)的早期偵測對於癒後仍然是一個關鍵的因素,雖然組織切片與組織學檢查是診斷的黃金準則,但進行所有皮膚病灶的組織切片是不可行的,另外目前癌變的發展基本上僅觀察皮膚病灶顏色、形狀和外觀的變化。然而,皮膚表面下的變化基本上是與表面一樣重要。光學同調斷層掃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是一種新穎且具有潛力的活體皮膚腫瘤成像技術。在本研究中,我們成功開發一種超高速(45kHz A-scan rate)、超高解析度的光譜域光學同調斷層掃描影像系統,使用超連續光源以達到在組織內小於3μm的軸向解析度,並且可以提供活體人體皮膚組織的三維(three-dimensional, 3D)斷層影像,如血管瘤、痣和甲壁。我們還提出一個”moment”的光譜分析演算法,它可以提供量化的光譜偏態,我們測試幾種類型的仿體包括蓋玻片、奈米合金、含氧血紅素、去氧血紅素。最後,我們運用相同的方法於活體高散射的組織進行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