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幼賢"
Now showing 1 - 20 of 29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1999國際數學奧林匹亞選訓營模擬試題及參考解答(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9-06-??) 陳昭地; 林哲雄; 張幼賢; 朱亮儒Item 2001年第4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試題解答評析(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1-09-??) 陳昭地; 張幼賢; 朱亮儒; 洪有情; 林哲雄; 陳明揚Item 2001年第4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試題解答評析(續)(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1-10-??) 陳昭地; 張幼賢; 朱亮儒; 洪有情; 林哲雄; 陳明揚Item 2002 年43 屆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試題與解答(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2-09-??) 郭滄海; 陳昭地; 林哲雄; 傅承德; 張幼賢Item Abstract Semi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C-regularized Semigroup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7-10-??-) 張幼賢; 趙國欽; Yu-Hsien Chang, and Guo-Chin JauItem Abstract Semi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nd C-regularized Semigroups(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7-10-??) 張幼賢; 趙國欽; Yu-Hsien Chang, and Guo-Chin JauItem APOS教學對七年級學生學習線型函數概念之影響(2013) 張 耀文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以「線型函數」單元為主題,探討「APOS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方式」兩種教學,對學生學習線型函數概念的影響。研究設計是採準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國中七年級學生,分兩組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進行APOS教學課程,對照組則進行傳統教學課程。 兩組的教學教材,皆為翰林版國民中學數學課本第二冊與習作為主。但APOS教學活動是以Asiala等人(1996)所建立的「概念層次」為架構,將課本與習作重新依概念層次編排而成;傳統教學是依照翰林版國民中學數學課本第二冊所呈現的內容順序進行。 研究依據Dubinsky(1991)所提出的概念發展層次:「動作」、「過程」、「物件」及「基模」,進行上述重組教材實驗教學,並設計線型函數測驗卷(後測及延後測),來安置學生在教學後與經過一段時間後(約莫一個月)的線型函數概念層次,以分析學生概念改變及保留情形。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經過教學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在後測的概念層次上以「百分比同質性檢定」未達顯著水準,但兩組在延後測時則得到 p^(**)=.041<.05,達到顯著水準。顯示接受APOS教學方式的學生概念保留的程度較傳統教學方式的學生高。 2.實驗組在三次測驗中,學生進階至「物件」層次且維持的人數較對照組多,而退階至「動作」的人數亦較對照組少,顯示APOS教學方式對學生概念提升與理解有所助益。 3.在三次測驗中,兩組在代數表徵與圖像表徵的延後測上,以「百分比同質性檢定」皆達到顯著水準;而表列表徵則在三次測驗中無顯著差異。顯示APOS 教學在函數的「代數表徵」與「圖像表徵」的概念保留上,有明顯助益。Item Global Solution of the Nonlinear Differential System of the HBV Model(2012) 陳瑋伯In this thesis we consider the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n a diffusion model confined to a finite domain. We prove the global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positive solution to the HBV model by using semigroup argument and monotone iterative method.Item Stability of The Reaction-Diffusion Predator Prey Model(2017) 林正晅; Lin, Cheng-Hsuan本論文探討一個包含了Reaction-diffusion 的predator-prey model,此模型出自Lakshmi Narayan Guin 的Spatial patterns through Turing instability in a reaction–diffusion 這篇論文。 在第二章裡介紹了本篇論文所使用的方法Liapunov-liked method,這方法主要是做一個Dichotomy 的動作,藉由第三章計算出模型中線性部分的eigenvalues 後以此方法去探討模型解的穩定情形。Item The Study of SIR Model(2013) 莊曜豪In this thesis, we use a pair of coupled upper and lower solution to the SIR(susceptible,infective and removed) model. We show that there exist two equilibrium, one is diseasefree equilibrium and another one is stationary positive equilibrium, which means that the disease becomes stable.Item 一九九九年第十一屆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試題及參考解答(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9-04-??) 陳昭地; 張幼賢; 朱亮儒Item 中華民國參加1998年第10 屆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試成績評析(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8-06-??) 陳昭地; 張幼賢; 林哲雄Item 中華民國參加1999年第11屆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試成績評析(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9-06-??) 陳昭地; 張幼賢; 朱亮儒Item 中華民國參加二OOO年第十二屆亞太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成績報告(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2000-06-??) 陳昭地; 朱亮儒; 張幼賢Item 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1999 年)試題解答評析(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1999-09-??) 陳昭地; 張幼賢; 朱亮儒; 洪有情; 陳明揚Item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7( IV )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3-31) 張俊彥; 楊芳瑩; 張幼賢; 李哲迪; 張美玉; 任宗浩; 李源順; 楊瑞智; 楊文金; 洪志明; 林碧珍; 譚克平; 吳心楷; 呂玉琴; 張文華; 許瑛玿; 曹博盛; 左台益Item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7( IV )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3-31) 張俊彥; 楊芳瑩; 譚克平; 李哲迪; 洪志明; 任宗浩; 左台益; 呂玉琴; 張文華; 曹博盛; 楊瑞智; 楊文金; 許瑛玿; 張幼賢; 張美玉; 李源順; 吳心楷; 林碧珍Item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7(1/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6-03-31) 吳心楷; 林陳涌; 張文華; 林碧珍; 曹博盛; 呂玉琴; 張幼賢; 許瑛玿; 李源順; 楊瑞智; 左台益繼TIMSS 1995、TIMSS 1999(TIMSS -R) 及TIMSS 2003之後,IEA計劃再辦理國際數 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07, 簡稱TIMSS 2007)。我國目前 是國際教育學習成就調查委員會(IEA)正 式會員,國科會和教育部共同支持補助參 與TIMSS 2007調查,希望經由積極參與國 際性研究計畫,為我國增添一個有利的管 道。可以進一步了解各國學生數學及科學 學習成就及其與各國文化背景、教育環境 等影響因子之相關性,以及我國學生數學 及科學學習成就與國際間之比較情形,其 結果可作為我國科學教育研究與實施參考 之使用。 TIMSS 2007 的主要調查對象為四年級 及八年級學生,共計有59 個國家參與並完 成調查工作,其中50 個國家參加八年級調 查,26 個國家參加四年級調查。國際上 TIMSS 2007 從2005 年2 月開始發展研究 調查架構與試題,我國自2005 年4 月開始 加入TIMSS 2007 國際調查工作,包括提供 命題架構意見、數學和科學試題命題、參 加專家問卷會議、試測(field test)資 料收集、實測(main survey)資料收集、 參加國際成果指標會議、國際資料分析會 議等各項工作。其中我國於2006 年4 月 19 日進行試測,實測部分於2007 年5 月 21 日至6 月8 日舉行,國中、小各抽測150 校,其中四年級有27 所較大型學校抽測兩 班,共抽測327 個班級。參與受測的學生 計有八年級共4046 位學生、四年級共4131 位學生分別完成測驗。每位受測學生需完 成問卷與題本的填答,而受測學校的校長 及教授受測班級數學和科學的教師則需配 合填寫學校問卷與教師問卷。 測驗結果:我國八年級學生科學學習 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二名,與第 一名的新加坡無顯著差異;數學平均成績 的國際排名為第一名,但與第二名的韓國 與第三名的新加坡無顯著差異。我國四年 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 為第二名,與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有顯著差 異;數學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三名, 與排名第一的香港和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有顯著差異。各學科內容領域與認知領域平 均成績的國際排名分別如下: 【八年級科學部份】 生物第三名,化學第一名,物理 第四名,地球科學第一名;知識 領域第二名,應用領域第一名, 推理領域第五名。 【八年級數學部分】 數第三名,代數第一名,幾何第 一名,資料與機率第四名;知識 領域第三名,應用領域第二名, 推理領域第一名。 【四年級科學部份】 生命科學第四名,物質科學第三 名,地球科學第三名;知識領域 第二名,應用領域第八名,推理 領域第一名。 【四年級數學部分】 數第三名,幾何形狀與測量第四 名,資料呈現第四名;知識領域 第三名,應用領域第三名,推理 領域第三名。 在我國學生成就趨勢方面,與TIMSS 2003 比較,八年級數學有顯著的提昇,從 排名第四躍升排名第一;八年級科學雖持 平排名第二,但卻有退步的現象;四年級 數學雖然排名第三,但相較2003 年的結果, 亦有顯著的進步,不過相較於排名第一的 香港,仍有進步的空間;四年級科學,與 2003 的結果相比,有顯著的提昇。以整體 來說,這個成果顯示我國數學和科學教育 一直有不錯的水準,這是大家對科學教育 關心與努力的結果。 總的來說,在TIMSS 2007 的整體表現 上,我國四年級與八年級學生於科學方面 均名列第二;數學方面則分別名列第三和 第一。而與TIMSS 2003 的表現相較,我國 四年級學生在科學與數學方面及八年級學 生在數學方面均有顯著的進步,惟八年級 科學成就有下降的趨勢。我國學生在對數 理具有高正向態度和對數理具高度學習自 信心的人數比例上皆顯著低於國際平均。 在性別差異方面,我國兩年段學生不論在 數學或科學的成就上,男女生的表現均無 統計上的顯著差異。Item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7(2/4)乙(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7-05-31) 吳心楷; 林陳涌; 許瑛玿; 呂玉琴; 譚克平; 左台益; 任宗浩; 楊文金; 張幼賢; 林碧珍繼TIMSS 1995、TIMSS 1999(TIMSS -R) 及TIMSS 2003之後,IEA計劃再辦理國際數 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07, 簡稱TIMSS 2007)。我國目前 是國際教育學習成就調查委員會(IEA)正 式會員,國科會和教育部共同支持補助參 與TIMSS 2007調查,希望經由積極參與國 際性研究計畫,為我國增添一個有利的管 道。可以進一步了解各國學生數學及科學 學習成就及其與各國文化背景、教育環境 等影響因子之相關性,以及我國學生數學 及科學學習成就與國際間之比較情形,其 結果可作為我國科學教育研究與實施參考 之使用。 TIMSS 2007 的主要調查對象為四年級 及八年級學生,共計有59 個國家參與並完 成調查工作,其中50 個國家參加八年級調 查,26 個國家參加四年級調查。國際上 TIMSS 2007 從2005 年2 月開始發展研究 調查架構與試題,我國自2005 年4 月開始 加入TIMSS 2007 國際調查工作,包括提供 命題架構意見、數學和科學試題命題、參 加專家問卷會議、試測(field test)資 料收集、實測(main survey)資料收集、 參加國際成果指標會議、國際資料分析會 議等各項工作。其中我國於2006 年4 月 19 日進行試測,實測部分於2007 年5 月 21 日至6 月8 日舉行,國中、小各抽測150 校,其中四年級有27 所較大型學校抽測兩 班,共抽測327 個班級。參與受測的學生 計有八年級共4046 位學生、四年級共4131 位學生分別完成測驗。每位受測學生需完 成問卷與題本的填答,而受測學校的校長 及教授受測班級數學和科學的教師則需配 合填寫學校問卷與教師問卷。 測驗結果:我國八年級學生科學學習 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二名,與第 一名的新加坡無顯著差異;數學平均成績 的國際排名為第一名,但與第二名的韓國 與第三名的新加坡無顯著差異。我國四年 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 為第二名,與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有顯著差 異;數學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三名, 與排名第一的香港和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有顯著差異。各學科內容領域與認知領域平 均成績的國際排名分別如下: 【八年級科學部份】 生物第三名,化學第一名,物理 第四名,地球科學第一名;知識 領域第二名,應用領域第一名, 推理領域第五名。 【八年級數學部分】 數第三名,代數第一名,幾何第 一名,資料與機率第四名;知識 領域第三名,應用領域第二名, 推理領域第一名。 【四年級科學部份】 生命科學第四名,物質科學第三 名,地球科學第三名;知識領域 第二名,應用領域第八名,推理 領域第一名。 【四年級數學部分】 數第三名,幾何形狀與測量第四 名,資料呈現第四名;知識領域 第三名,應用領域第三名,推理 領域第三名。 在我國學生成就趨勢方面,與TIMSS 2003 比較,八年級數學有顯著的提昇,從 排名第四躍升排名第一;八年級科學雖持 平排名第二,但卻有退步的現象;四年級 數學雖然排名第三,但相較2003 年的結果, 亦有顯著的進步,不過相較於排名第一的 香港,仍有進步的空間;四年級科學,與 2003 的結果相比,有顯著的提昇。以整體 來說,這個成果顯示我國數學和科學教育 一直有不錯的水準,這是大家對科學教育 關心與努力的結果。 總的來說,在TIMSS 2007 的整體表現 上,我國四年級與八年級學生於科學方面 均名列第二;數學方面則分別名列第三和 第一。而與TIMSS 2003 的表現相較,我國 四年級學生在科學與數學方面及八年級學 生在數學方面均有顯著的進步,惟八年級 科學成就有下降的趨勢。我國學生在對數 理具有高正向態度和對數理具高度學習自 信心的人數比例上皆顯著低於國際平均。 在性別差異方面,我國兩年段學生不論在 數學或科學的成就上,男女生的表現均無 統計上的顯著差異。Item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2007(2/4)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7-05-31) 吳心楷; 林陳涌; 張俊彥; 許瑛玿; 呂玉琴; 任宗浩; 張幼賢; 李源順; 洪志明; 林碧珍繼TIMSS 1995、TIMSS 1999(TIMSS -R) 及TIMSS 2003之後,IEA計劃再辦理國際數 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2007, 簡稱TIMSS 2007)。我國目前 是國際教育學習成就調查委員會(IEA)正 式會員,國科會和教育部共同支持補助參 與TIMSS 2007調查,希望經由積極參與國 際性研究計畫,為我國增添一個有利的管 道。可以進一步了解各國學生數學及科學 學習成就及其與各國文化背景、教育環境 等影響因子之相關性,以及我國學生數學 及科學學習成就與國際間之比較情形,其 結果可作為我國科學教育研究與實施參考 之使用。 TIMSS 2007 的主要調查對象為四年級 及八年級學生,共計有59 個國家參與並完 成調查工作,其中50 個國家參加八年級調 查,26 個國家參加四年級調查。國際上 TIMSS 2007 從2005 年2 月開始發展研究 調查架構與試題,我國自2005 年4 月開始 加入TIMSS 2007 國際調查工作,包括提供 命題架構意見、數學和科學試題命題、參 加專家問卷會議、試測(field test)資 料收集、實測(main survey)資料收集、 參加國際成果指標會議、國際資料分析會 議等各項工作。其中我國於2006 年4 月 19 日進行試測,實測部分於2007 年5 月 21 日至6 月8 日舉行,國中、小各抽測150 校,其中四年級有27 所較大型學校抽測兩 班,共抽測327 個班級。參與受測的學生 計有八年級共4046 位學生、四年級共4131 位學生分別完成測驗。每位受測學生需完 成問卷與題本的填答,而受測學校的校長 及教授受測班級數學和科學的教師則需配 合填寫學校問卷與教師問卷。 測驗結果:我國八年級學生科學學習 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二名,與第 一名的新加坡無顯著差異;數學平均成績 的國際排名為第一名,但與第二名的韓國 與第三名的新加坡無顯著差異。我國四年 級學生科學學習成就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 為第二名,與排名第一的新加坡有顯著差 異;數學平均成績的國際排名為第三名, 與排名第一的香港和排名第二的新加坡有顯著差異。各學科內容領域與認知領域平 均成績的國際排名分別如下: 【八年級科學部份】 生物第三名,化學第一名,物理 第四名,地球科學第一名;知識 領域第二名,應用領域第一名, 推理領域第五名。 【八年級數學部分】 數第三名,代數第一名,幾何第 一名,資料與機率第四名;知識 領域第三名,應用領域第二名, 推理領域第一名。 【四年級科學部份】 生命科學第四名,物質科學第三 名,地球科學第三名;知識領域 第二名,應用領域第八名,推理 領域第一名。 【四年級數學部分】 數第三名,幾何形狀與測量第四 名,資料呈現第四名;知識領域 第三名,應用領域第三名,推理 領域第三名。 在我國學生成就趨勢方面,與TIMSS 2003 比較,八年級數學有顯著的提昇,從 排名第四躍升排名第一;八年級科學雖持 平排名第二,但卻有退步的現象;四年級 數學雖然排名第三,但相較2003 年的結果, 亦有顯著的進步,不過相較於排名第一的 香港,仍有進步的空間;四年級科學,與 2003 的結果相比,有顯著的提昇。以整體 來說,這個成果顯示我國數學和科學教育 一直有不錯的水準,這是大家對科學教育 關心與努力的結果。 總的來說,在TIMSS 2007 的整體表現 上,我國四年級與八年級學生於科學方面 均名列第二;數學方面則分別名列第三和 第一。而與TIMSS 2003 的表現相較,我國 四年級學生在科學與數學方面及八年級學 生在數學方面均有顯著的進步,惟八年級 科學成就有下降的趨勢。我國學生在對數 理具有高正向態度和對數理具高度學習自 信心的人數比例上皆顯著低於國際平均。 在性別差異方面,我國兩年段學生不論在 數學或科學的成就上,男女生的表現均無 統計上的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