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子超教授"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學校環境教育中的教師協作(2014) 洪若綾面對環境問題,人類必須形成共識,同心協力尋求解決策略;不可否認環境教育也應教會學習者如何與群體協作。可惜學校教師常常被領域科目切割或缺少深刻互動的時間,飽嚐孤獨的滋味。本研究訪談九位中、小學教師,嘗試瞭解他們在環境教育教學中,如何與其他教師協作。藉由對教師經驗的認識,希望能探索環境教育者的專業成長需求,並得知教師協作與環境教育對彼此的意義。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環境教育本身的特質就讓教師們容易連結,適合協作。甚至透過環境教育的協作也能影響學校整體文化,促進教師們的專業成長。然而,環境教育者在學校中很難遇到相同專業背景的同儕,讓他們在環境教育的推動上,必須跨出學校的圍牆找尋夥伴,或在校內扮演促進者的角色。雖然教師間有許多團隊互動的機會,卻只能呈現部分的協作特性,其中尤其缺乏對彼此專業成長的支持。行政領導階層與教師間的隔閡也容易造成消極的協作環境。 協作是一個困難但別具意義的歷程,但環境教育研究中卻缺乏相關討論。在環境教育法的施行下,以及專業學習社群的概念普及之際,本研究期望能影響專家、執政者、研究者和教育者,開始關注學校環境教育者與教師同儕間的協作文化,進而理解這群促進者的特性與需求,從專業成長的角度來給予支持扶助,讓學校文化和環境教育學習能一起成長。Item 新北市鹿角溪濕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之研究(2017) 劉后晨; Liou, Hou-Chen動機在教育心理學中是許多學者討論的議題,然而在過去環境教育研究中較少被提及,因此,為探討動機、學習經驗與從事友善環境行為的關聯,本研究透過紮根理論的質性方法,透過訪談、學生參與後心得、文件檔案分析及研究者之田野筆記,探究參與半年以上鹿角溪濕地小小水環境巡守隊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以及實地參與的學習經驗,轉化成重要生命經驗的歷程。 本研究發現動機在引發、維持與預測未來行動種扮演重要關鍵。動機能夠觸發負責任的態度,從訪談資料中發現,大多數的巡守隊員,不是一開始即具備內在動機,而是經由多樣化的學習經驗,以及支持網絡的建立,產生對團隊與鹿角溪濕地的歸屬感,這樣共同深刻的重要生命經驗能讓學生們而從缺乏動機或外在動機,轉化成自願持續參與的內在動機。 研究發現不僅是童年的愉快經驗能引發內在動機,經學習而在過程中感受到的重要生命經驗,也能形成內在動機,其中動機持續的關鍵,是情感與價值的觸發,本研究希望以環境心理學的角度理解學生之學習動機與學習經驗,提供推動環境教育實作課程的教師之參考,引領更多的老師、家長、學生們一起投入負責任的環境行動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