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張妙霞博士"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台灣大專院校學生外語語用策略使用及教學成效之研究:以抱怨為例(2007) 陳媛珊; Yuan-Shan Linda Chen自1980年起,外語語用學研究發現語言學習者在言語行為的表現和母語人士有相當的差異。其區別可能顯現在所用的策略、用詞或是內容上。文獻中亦顯示相對於其他的言語行為諸如抱歉、請求或恭維,學生的抱怨行為較少被探討。有鑑於此,本研究有三個目的。 第一個目的為了解中國人及美國人的抱怨行為。第二個目的為比較學生及美語母語人士在抱怨行為上的差異,並進而解釋差異的源由。第三個目的則是教導學生美語抱怨的策略,同時檢視教學的成效。 本研究共有四組受試者,分別為中文母語人士、美語母語人士、高成就的學生及低成就的學生。每組各有二十位受試者,所以共有八十位受試者。為了達到第一個目的,中文母語人士及美語母語人士分別填寫語文完成測驗,這測驗共有八種情境,根據不同的上下及親疏關係來設計。資料分析發現受試者運用七種不同的策略,包括「退出」、「不責備」、 「間接抱怨」、 「間接指控」、「直接抱怨」、「修復」及 「威脅」。結果顯示美國人和中國人策略運用的分佈情形很類似,但是他們在 「間接指控」及「修復」策略上的用詞有差異。同時在「間接指控」加「間接抱怨」以及「間接抱怨」加「修復」的混合策略的內容上亦有所差異。這些差異究其原因是由於中美文化的不同所致。 為了達到第二個目的,學生亦填寫相同的語文完成測驗。他們預期會轉移中文及美語相似及差異之處。然而,研究結果顯示這種預測並不一定會發生,此乃由於學生的語言能力所致。高成就的學生傾向於正轉移策略及用詞,但負轉移其母語文化資訊。反過來說,低成就的學生不如高成就的學生會正轉移策略及用詞,但是他們亦不會負轉移其母語文化資訊。 為了達到第三個目的,教學上採取七個步驟,包括提昇認知,介紹社會情境和抱怨策略,要求學生從事語文完成測驗及角色扮演及給予課外練習等。教學結束後,學生的成績顯示他們在策略、用詞及內容方面皆有進步,但於某些方面仍無重大改變。這種情形可歸諸於教學所導致的失誤及持續的母語轉移。同時,教學似乎對於高成就的學生較有效。雖然如此,學生的自我報告對於教學皆抱持著正向的態度。他們認為教學改進了他們用美語來抱怨的能力。 除此之外,本研究亦探究語文完成測驗及角色扮演的異同之處。四位高成就的學生及四位低成就的學生被要求接受這兩項測試。研究結果以學生的表現及態度來做分析。在表現方面,結果顯示這兩種方式引導出類似的策略分布情形,但是在文法、禮貌程度等方面仍有所不同。在學生的態度方面,他們提到最主要的困難在於缺乏字彙及不熟悉情境。他們亦提到雖然語文完成驗較容易,但他們較喜歡角色扮演。 本研究的結果有下列貢獻。第一,美國人及中國人的抱怨策略分布情形也許類似,但由於文化的差異,在用詞及內容上有所差異。第二,高成就的學生較低成就的學生較常從事正語用語言轉移及負社會語用轉移。第三,學生可從教學中獲得進步。最後,學生在語文完成測驗及角色扮演的表現及態度各顯示出相似及相異之處。Item 國語的回應標記:從網路即時通對話探討(2006) 林欣怡; Grace Shin-Yi Lin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回應記號(response token),包含「是喔」、「喔」、「真的喔」和「真的嗎」在中文即時通(Instant Messenger)的言談功能 ,利用長達126,462詞綴的語料庫來討論回應標記的異同。整體而言,去除在句首的回應標記「喔」(Initial response token),其餘的回應標記總是在聽話者接收到出乎意外的訊息之後所出現的回應。同時和回應標記一起出現的詞語可以更進一步證實我們的論點。例如,所有的回應標記都可以和一短詞(statement)一起出現,但是「喔」和短詞一起出現的組合和其他回應標記很不一樣,因為在「喔」後面的短詞只會描述說話者的現在已接收到完整訊息的心理狀態,並且「喔」本身沒有顯示說話者對於正進行的話題有太多興趣。出現在「是喔」後面的短詞常會說話者負面情緒有相關連,但出現在「真的喔」和「真的嗎」後面的短詞卻不會有負面語意的關連性。這也是為何「喔」和「是喔」常可以用來中斷正在進行的話題,而轉移到另一個說話者比較有興趣的話題。另一個常常和回應標記一起出現的就是問句(question),因為問句可以讓正在討論的話題繼續發展下去。但是問句比較少在「喔」後面出現,畢竟出現在「喔」前面的訊息通常不會讓聽者感到驚奇,相同的話題因此比較少繼續發展下去。另一方面,問句較易出現在「是喔」、「真的喔」、「真的嗎」之後,因為前面的訊息往往是令聽者感到驚奇而想讓前一說話者更進一步敘述正在討論的話題。 本研究亦探討社會因素如性別和年齡以及回應標記的關連性。統計資料顯示社會因素大多和回應標記出現的頻率沒有太大關係,除了三個例外。第一,大學年齡的女性喜歡常用出現在句首的「喔」,雖然常常表示說話者的冷漠的句首「喔」比較可能是男性說話的特色,但可能因為在大學年齡的女性受試者都是關係親近的同儕,會比較傾向使用多一點男性用語,來增進彼此的關係。第二,本研究亦顯示整體女性比整體男性使用較多的「是喔」,這可能是因為「是喔」可以用來表示說話者的禮貌。在表示說話者對目前的話題沒興趣,或者是要表示反對意見,或者要轉移目前話題,說話者可以先用「是喔」預告接著的訊息。第三,統計資料顯示「是喔」和問句同時出現的頻率在三十一到三十九的年齡層特別容易出現,比起年輕人使用「是喔」預告相反意見時。這可能是因為年紀大一點的女性比起年輕的女性,傾向使用比較有禮貌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