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巫靜怡"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日治末期溪湖人的戰爭經驗(1937-1945年)
    (2008) 巫靜怡
    本研究的戰爭是指西元1937年至1945年,日本對中國展開的侵略戰爭,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捲入二次大戰。戰爭期間,臺灣扮演支援日本之「不沉的航空母艦」。本文所指的「戰爭經驗」,即在此戰爭背景之下,台灣島外軍事動員與島內配合戰時體制之活動。 筆者以現今彰化縣溪湖鎮為地理範圍,以七、八十歲以上的耆老為受訪對象,採訪其日治末期的生活經驗、動員與戰爭之回憶。從「被動員者」之觀點,藉以觀察整個「社會軍事化」時期,地方上的改變與活動情形。 首先探討戰爭發生以前,1930年代溪湖人的生活情形,由一個完全農業的鄉鎮,因糖廠的設置,帶動地方上市街的變化與經濟發展。其中保持台灣鄉村的樸實,也有新事物的建立。又臺灣總督府之殖民統治,透過街庄、警察與保甲之行政控制,配合初等教育之推行,塑造出在地人對行政區域與家鄉之認同。 接著說明自從1937年戰爭爆發後,總督府將全台進入戰時體制狀態,在戰時體制之下,溪湖鎮人生活情形的改變。包括物質面的配合,以及隨著空襲與戰爭激烈,而帶來的生存壓力。 並將溪湖鎮人的戰爭經驗區域性分類,除島內的軍是參與,到達海外前線者也很多特殊的經歷。 本研究所蒐集的耆老訪問記錄與分類整理,呈現大歷史背景中,小人物的體驗與生活狀態,展現歷史的多元面貌。並從溪湖人的戰爭記憶重建地方的歷史 ,進一步呈現在此大環境中一般民眾的心理與生活,提供歷史教學中對「人」的關注。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