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孫稜翔"
Now showing 1 - 5 of 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八卦山背斜集水區地形計測指標於活動構造意義之探討(地理學系, 2008-11-??) 孫稜翔; 蔡衡研究嘗試以集水區之地形計測指標探討八卦山背斜集水區地形特徵上之分區及該分區於活動構造上之意義,所採用之指標有面積高度積分、集水區不對稱性、一級河 之河道坡度、及水系密度、河流頻率(之後轉換為河流頻率密度比)、細長比、崎嶇數等。 研究結果顯示,七項地形計測指標於因素分析後,以一級河之河道坡度、水系密度、河流頻率密度比、崎嶇數等四項最具代表性,其後再以此四項指標利用集群分析 將八卦山背斜之125 個集水區分為I、II、III 三區,並推測背斜北段之區域I 及區域II 其分區主為反應集水區底岩岩性之差別,而西翼南段區域 III 與區域 I 之分區則主為反應地表抬升速率之差異。此外西翼中段有一計測值相對較小區,推測應為「八卦轉換斷層帶」通過八卦山背斜所致。Item 由形貌特徵指標看臺灣河階的對比(中華民國工程環境學會會刊委員會, 2012-07-01) 孫稜翔; 沈淑敏Item 臺灣河流階地對比的再思考(2010/04/29-30) 孫稜翔; 沈淑敏; 楊貴三; 翁毓穗Item 臺灣海岸山脈東翼小流域之河階分布與類型的探討(中國地理學會, 2013-06-01) 孫稜翔; 沈淑敏海岸山脈東翼的流域普遍狹小,河階地形卻非常發達。以往的研究以本區較大河流為主,對控因的探討則多籠統說明抬升快速和軟岩出露等之重要性,較缺乏對河階分布、類型的整體性描述,也少見以量化方式呈現河階生成和底岩特性、流域面積的關係。因此,本研究以海岸山脈東翼中小型流域為對象,判釋本區河階的形態與分布,再配合野外露頭調查結果區分本區河階類型,更細緻地檢視河階的類型及其分布趨勢,並討論可能的影響因素。經航照判釋,海岸山脈東翼207條中小型溪流中有河階發育者共104條,約佔半數,且有近九成的河階面積分布於砂頁岩互層或泥岩等軟岩區。整體而言,河階最發達的區域在靜浦至新蘭間,結合河階形態與125個露頭資料,可歸納出:該區域溪流中下游多為面積和比高較小的侵蝕型河階;面積和比高較大且位於河流中上游的階地,則多屬堆積型河階,且上覆沈積物多為土石流相。統計分析也發現流域面積愈大,有河階發育之溪流的比例愈高,且河階總面積愈大。流域面積超過200 ha時,有河階發育的流域比例已超過九成。總結以上,地體構造的背景大致決定了海岸山脈東翼的原初陡峭地形和軟岩出露於中下游的位置,在本區高抬升速率的背景下,一條溪流的集水範圍不用很大,就有能力在軟岩區下切和拓寬河道,侵蝕型階地得以發展,中上游則還有因土石流埋積體被下切而成的堆積型階地,使本區河階地形特別發達。Item 臺灣海岸山脈東翼河階地形發育之研究(2013) 孫稜翔; Sun, Leng-Hsiang臺灣位於弧陸碰撞帶,東部海岸山脈為抬升速率最高地區之一,該區河階地形發達,前人研究常以高抬升率為造就其階地發達的主因。然而該區內河流普遍短小,還需哪些環境因子的配合,才能在河流持續下切的過程中拓展谷床,成就未來的河階面?因此,本文以海岸山脈東翼為研究區,藉由河階、山麓沖積扇及海階崖的對比,階地露頭的特徵、河床礫石的調查,流域的地層配置與地形特性,輔以前人文獻於階地沉積物年代以及古氣候的研究成果,達成三項目的:(1)了解本區河階特性與分布;(2)分析河階發達的環境因素,尤其是流域內地層配置的重要性;(3)根據河階特性,提出不同分區之河階發育模式。本文研究對象為海岸山脈(長約150公里) 東翼207個中小型流域,不包含豐濱溪、秀姑巒溪、馬武窟溪等較高等級河流和最南端部分地區。 根據本研究判釋結果,研究區中103條河流判釋得河階地形,其中流域面積最小的僅為6公頃 (0.06 km2)。整體而言,流域面積愈大,河階愈發達,階序數愈多;多數河流階序可達5-6階,三仙溪階序最多,可達10階,只有1-2階的均為最小河流。根據河階特徵,本研究區河流可大致分為3區:中段的靜浦至新蘭間約76 km區域,河階最為發達;北段河階主要分布在水璉溪和蕃薯寮溪兩條較大溪流;最南端河階也主要只分布在兩條溪流。此外,中段那些只發育在海階範圍內的小溪流,也有少數發育零星河階。絕大多數的河階分布於砂頁岩互層和泥岩為主的八里灣層、蕃薯寮層和利吉層等弱岩區,屬火成岩硬岩區的都鑾山層區只有少數堆積型階地分布。 本研究野外調查共記錄124個露頭,根據其中46個露頭調查所組合成的21個剖面顯示,本區河階多屬侵蝕型階地(岩石河階),可反映本區河流在全新世快速抬升背景下,河流持續下切的歷程。雖然本區河階都發育於弱岩區,但根據統計分析,在流域面積相似狀況下,具備上游硬岩、下游軟岩之地層配置流域,河階總面積最大。由此推斷,當上游有都鑾山層供給硬岩巨礫時,可發揮工具效應(tool effect) 拓寬河道,而有利於階面形成。此外,本區中、南段海階發達,隨著海階崖後退,河長變短,會造成最下游段額外下切的效果。 基於河階特徵和影響因素,本研究推論中段河階最發達地區的河階發育過程。靜浦至新蘭間的全新世的抬升率為海岸山脈東翼的高區,且上游硬岩、下游軟岩的地層配置最為典型,在此狀況下,位於上游的都鑾山層受地震或暴雨驅動岩石碎屑進入河道,易在硬軟岩層交界處因土石流堆積,形成堆積型河階。且本區中、下游階地多屬侵蝕型河階,堆積層厚度多小於10公尺,且河口多有沖積扇或扇階分布,顯示上游沈積物大多通過中下游段至河口堆積,當都鑾山層的巨礫通過軟岩區河道時,軟硬岩層岩性的顯著差異,巨礫工具效應更顯著,有利於谷床加寬,而隨著陸地抬升,河流持續下切,河階陸續生成。其他兩區則因隆升率或地層配置的狀況不同,而與中段溪流發育出不同的河階特徵。簡言之,海岸山脈東翼這些中小型流域河階很發達的原因,除了高抬升率和有弱岩出露之外,地層配置的效應顯然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