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姚漢林"
Now showing 1 - 1 of 1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錢卓南天深空觀測中不同類型活躍星系核受環境影響之研究(2008) 姚漢林我們藉由研究宇宙間的大尺度結構(如星系團或星系團合併)與 Chandra Deep Field South(CDFS)觀測到的不同類型活躍星系核(AGN)之間的關聯,探討 AGN 的演化受到周圍環境影響的程度。在本研究中 AGN資料是由 CDFS 及 Extended-CDFS(E-CDFS)X射線源合併而來的,所有可分析的 AGN 共 889 筆;而可見光星系目錄是具有多波段觀測及光度紅移的 COMBO-17 觀測資料,在我們所分析的紅移範圍中(z = 0.2 ~ 1.2)共約有 11,500 筆。透過星系–AGN 二點交互相關函數分析、星系二維密度分析以及分析實際以 Friend-of-Friend(FoF)星系團尋找演算法找到的高密度星系區周圍 AGN 分佈,我們發現 Type 1 AGN 與高密度星系區的中心部分關聯性較強;且在這個區域 Type 1 AGN 與星系的比例,存在高於平均比例的趨勢。而關於 Type 2 AGN 大量出現在低紅移處的原因,應該也與高密度星系區有關。在不同的分析下,我們都看到 Type 2 AGN 與成團星系結構存在關聯性。另外,在距離高密度星系區中心 0.5 Mpc 之外圍區域,Type 2 AGN 出現的機率高於 Type 1 AGN,而且我們同樣也在高密度星系區周圍(~ 0.5 Mpc)看到 Type 2 AGN 與星系的比例具有高於平均比例之趨勢。這代表宇宙間可能存在許多尚未觀測到的大尺度結構(由較暗的星系組成),而大尺度結構內星系因為彼此的交互作用而產生大量的 Type 2 AGN。雖然在探討更大尺度的環境(如星系團合併)與 AGN 演化的關聯分析中,由於分析資料的限制,因此沒有具體的證據支持 AGN 的演化受更大尺度環境影響;但在星系團(群)尺度下,我們的結果顯示 AGN 的演化確實受到高密度星系區的影響。我們的結果可提供關於研究 AGN 的演化起源問題的參考,而未來更多深空的觀測也許可以提供我們檢視這些與 AGN 有關聯的大尺度結構之特質,以更進一步了解環境如何影響 AGN 演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