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姚佳瑩"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原住民族參與集水區治理之制度分析:以宜蘭縣崙埤社區為例(地理學系, 2018-05-??) 姚佳瑩; 廖學誠; Chia-Ying Yao, Shyue-Cherng Liaw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宜蘭縣崙埤社區原住民族參與當地九寮溪河川保育的環境治理,期能瞭解政府政策對原住民社區保育及生態旅遊發展之影響,並分析民眾對集水區經營管理之看法。宜蘭縣大同鄉崙埤社區居民以泰雅族為主,本研究經由對27位受訪民眾進行深度訪談,並應用制度分析發展(IAD)架構,探討九寮溪集水區的治理歷程,並評估溪流保育成效。崙埤社區於2002年開始進行封溪護漁,在地居民以義務性的集體行動落實溪流保育,集水區環境狀況恢復良好,成效相當顯著。社區發展協會積極向外申請計畫,大同鄉公所也努力配合,因此,許多政府部門資源陸續挹注社區,增強當地居民的集體行動。由於政府補助計畫屬於階段性,而非常態性、持續性,因此,當計畫終止結束後,崙埤社區漸感經費短缺、人力不足,社區的集體行動也漸漸消退,以致於集水區的治理工作最終又轉由政府部門主導。Item 宜蘭縣大同鄉九寮溪集水區環境治理分析(2015) 姚佳瑩; YAO, Chia-Ying本研究欲探討宜蘭縣大同鄉的九寮溪集水區,其封溪護漁的行為因子及塑造環境治理的過程,以九寮溪集水區的自然環境與歷史作用為背景,探究在國家政策與資本介入的情形下,外來的政治力量與本身的自然環境,對於小尺度的地方行動者間所產生的互動關係,與對於環境生態所造成的結果,除此之外,探討權力關係將如何影響地方及中央對於九寮溪的治理,並藉由Ostrom的制度分析發展(IAD)架構,討論自主治理共享資源的制度分析,與九寮溪治理的永續發展評估。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質性訪談與問卷調查方式,透過訪談瞭解以泰雅族為主的崙埤社區之居民特性、規範與傳統Gaga的約束力,並由傳統泰雅族與河流間的關係,延伸至九寮溪封溪護漁與治理制度的發展,從中理解崙埤社區居民集體行動的過程與轉變,並且由問卷調查分析在地居民對於九寮溪環境治理的滿意度與居民的環境識覺認知,對於九寮溪治理的行為意向之影響,藉此評估九寮溪環境治理的永續發展性。本研究結果發現九寮溪的治理可分為三個階段,(1)居民義務性集體行動期、(2)外部資源挹注集體行動期、(3)公部門主導的治理期,因此,本研究認為若要促進自主治理制度的永續,可以從三個面向著手,首先應在治理架構中釐清公部門與社區居民的主客關係,其次是透過文化認同與傳承,再現傳統泰雅族的人河空間,第三則是建立適當的收益分配與課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