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周昱伶"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J-pop(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 2009-10-01) 毛利嘉孝著; 高子航; 周昱伶; 莊幃婷譯; 胡綺珍校正本文檢視了在後福特主義下發展的J-pop(日本流行音樂),以及其過去20年來意識型態的形成。J-pop是在80年代後期由一個調頻廣播電台發明作為一個流行時尚的次類型 (subgenre),其範疇在90年代逐漸擴展,幾乎涵蓋了所有針對日本年輕人的音樂類型。然而,由於持續的經濟衰退,數位技術的發展和年輕人生活方式的轉變,唱片業在2000年左右面臨嚴重的危機。本文藉由聚焦國族主義情緒和創意的想法,探索J-pop的成功和日本飛特族(freeter,年輕的兼職勞動者)文化之間意識型態的形成,並試圖找出一個新的方式取回DiY(Do it Yourself,自我創作)音樂文化中的「創意」。Item 華流偶像的日本30代女性迷群研究(2012) 周昱伶2003年台灣偶像劇《流星花園》在日本BS衛星頻道播送,當時沒有人預料到會颳起一股「華流」旋風。演出劇中主角F4的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吳建豪四個人成為台灣影視出口日本的代表人物,並引起整個亞洲圈的注意,F4成為台灣觀光代言人成功打進日本市場。而繼F4之後偶像團體飛輪海交棒代言,在日本市場也佔有一定的知名度。「華流」成為台灣影視文化逆向輸入日本的代名詞,如今中國、香港等中華圈的影視內容都泛指華流。 而這股華流在日本獲得空前成功讓台灣的影視產業感到驚訝,所吸引到的迷群是以日本30世代女性為主,和以往以青少年為主的追星族群有很大的差異。女性迷群對於這些華流男性偶像的想像,構築出亞洲男性氣質的輪廓。她們跨海追星參與活動享受和明星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因此本研究將針對F4和飛輪海的日本30代女性迷群透過深度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查試圖了解日本女性迷群對於台灣偶像的想法和喜愛的原因。此外,台日媒體再現華流偶像時的手法差異也是研究重點之一。台灣媒體強調櫻花妹、師奶等字眼,並針對許多公開活動中的親密舉動大舉描寫;另外台灣觀光廣告中所呈現出的台灣意象和對於日本女性消費者的想像也將進一步分析。 研究發現日本30代女性迷群就是喜歡台灣偶像的純樸和親切,雖然對於他們的偶像實力有所遲疑,但仍舊喜歡這樣的台灣味。此外,對於喜歡偶像的自己感到矛盾與帶有罪惡感,因此需要一些正面理由來包裝追星的真相。再者,對於亞洲男性的想像則呈現出明顯的日本高於台灣的文化位階的認同感,一方面台灣男偶像被視為帶著比起日本時髦時尚的土氣;另一方面,理想化的台灣男性氣質被創造出來,時而溫柔純樸時而強悍保護的分眾化特質,實現日本女性迷群的各種想像,沒有威脅性的男性氣質讓日本女性可以很放心的享受這些親密接觸。另外,從日本迷群的角度來看,沒有語言優勢和完整海外政策的華流偶像進軍日本成功的機率相對困難,她們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崛起和台灣影視政策的規畫,並非以日本,而是以中國為最優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