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呂淑美"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大學生運動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國立宜蘭大學學生為例(2005) 呂淑美; lu-shu-mei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瞭解大學生運動行為現況及探討社會人口學變項、心理社會因素及環境因素與運動行為(規律運動與每週運動量)的關係。本研究以國立宜蘭大學大一、大二全體學生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集束抽樣法抽出研究樣本,以自填式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資料收集,共獲得有效問卷479份,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積差相關、邏輯式迴歸、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重要結果如下: 本校學生從事運動的人口大約有八成,但超過五成的人口從事不規律運動,運動強度以「輕度運動」最多,每週運動量平均為813.3 kcal/week,規運運動者每週運動量大於不規律運動者。運動的種類以少運動技巧、不需花費金錢、可就地取材為主。就改善健康與延長壽命每週必需維持1500~2000kcal的運動量而言,八成五的學生每週運動量不足。影響學生運動行為的因素在人口學變項中,男生、BMI>24、「有」體育館會員証、自覺健康狀況愈好者,規律運動比率及每週的運動量較高。心理社會變項中,自覺運動利益愈高、自覺運動享樂感愈高、運動自我效能愈高、自覺運動障礙愈少及同儕、家人運動社會支持愈高者,其每週運動量愈高。環境因素中,居住地方可使用的運動場地愈多、使用本校運動器材種類愈多者,每週運動量愈高。以邏輯式迴歸分析發現,運動自我效能、社經地位、自覺運動障礙三變項預測規律運動的正確百分比可達76%。以多元迴歸分析發現,運動自我效能、性別、BMI、同儕運動社會支持、自覺運動障礙、體育館會員證等六變項預測每週運動量的共同解釋力為26.6%。 關鍵詞:運動行為、每週運動量Item 應用ICF作為建構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效能指標之可行性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11-03-??) 林燕玲; 呂淑美; 林子建; Yen-Ling Lin, Shu-Mei Lu, Tzu-Chien Lin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效能一直是特殊教育關注重點,本研究針對國內特殊學校高中職教育階段智能障礙類課程進行內容分析,參照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將於2012年全面採用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簡稱ICF)之「活動與參與」編碼進行指標勾稽,分析智能障礙類課程中與ICF活動及參與成分,並根據結果提出相關建議。Item 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2007) 呂淑美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的現況,並分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與生涯發展、專業成長的差異情形,及探討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的關係,進而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生涯發展對專業成長的預測力。 本研究採用自編的「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全國公立特殊教育學校701位合格特殊教育教師。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法進行處理,獲得以下結論: 一、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生涯發展現況,有陷於遲滯、挫折與轉移的困境。 二、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專業成長現況傾於積極正向。 三、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生涯投入」之提昇是預測其專業成長的最重要因素。 四、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的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因教師「年齡」、「婚姻狀況」、「特教背景」與「特教服務年資」背景變項不同而有差異。 五、未婚、年資淺與年齡輕的特教學校教師,其生涯學習高,生涯轉移也高。 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規劃系統性特教學校教師專業成長方案。 (二)強化與建置完整的教師生涯輔導機制。 (三)鼓勵特教系畢業者在職進修學位或第二專長學分。 (四)擴增教師奉獻特殊教育之誘因。 二、對特殊教育學校之建議 (一)規劃教師輔導制度,協助新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擬定鼓勵教師校內外進修與研究措施。 (三)營造溫馨多元的教學環境,落實行政支援教學。 三、對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之建議 (一)利用多元管道,主動充實自我。 (二)重視生涯發展,強化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