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呂信慧"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周歲前睡眠節律變化與兩歲語言成長速度之關連性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22-03-??) 呂信慧; 曹峰銘; 劉惠美; Hsin-Hui Lu, Feng-Ming Tsao, Hue-Mei Liu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嬰兒周歲前睡眠節律發展,能否預測他們兩歲的語言成長速度。具體問題有三,嬰兒周歲前睡眠節律出現年紀的個別差異型態?穩定的睡眠節律有助於嬰兒語言能力發展?越早出現睡眠節律的嬰兒,在兩歲的語言成長速度是否也越快?研究設計/方法/取徑本研究採用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3 月齡組」的3、6、12、18 和24 個月五波次調查資料,最後分析納入3563 位嬰兒。採用多層次線性模型建構成長曲線,12、18 及24 個月的語言成長速度為依變項,將3、6 及12 個月睡眠節律動態分成「3 個月前固定」、「3-6 個月固定」、「6-12 個月固定」、「周歲前有變動」四類為獨變項,並控制影響語言發展的其他個人與環境因素。研究發現或結論本研究發現嬰兒滿周歲睡眠節律大致穩固,但發展時程呈個別差異性,約六成3 個月大嬰兒已出現睡眠節律,但其中有8% 到周歲前睡眠節律又出現不固定,到6 個月大有八成五嬰兒出現睡眠節律。比較「3 個月前固定」、「3-6 個月固定」、「6-12 個月固定」、「周歲前有變動」四類嬰兒兩歲語言成長速度,結果發現3 個月前睡眠節律固定嬰兒,在第二年的語言成長速度皆顯著快於另外三類嬰兒。研究原創性/價值過去研究多探討嬰兒睡眠品質與語言發展的關連性,且對語言能力預測多僅採單一時間點量測,本研究延伸發現嬰兒周歲前睡眠節律動態變化與第二年語言成長速度具關連性。此結果揭示嬰兒早期行為系統發展領域(即睡眠節律),會跨越原領域範疇,與後續另一心智系統(即語言學習)發展呈關聯性。證實睡眠與語言跨領域範疇的「發展級聯」效應在生命早期已出現。教育政策建議或實務意涵本研究應用意涵:(1)嬰兒睡眠節律發展大致在周歲前完成,而且他們在周歲前的睡眠節律發展時程呈現明顯個別差異性(2)嬰兒周歲前的睡眠特徵,可考慮納為兒童語言發展評估時的風險因子之一。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遲語兒幼兒期至學齡前期的語言發展型態:兩年縱貫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 2018-06-??) 呂信慧; 曹峰銘; Hsin-Hui Lu, Feng-Ming Tsao
    遲語兒在兩歲時的表達性語言能力落後一般兒童,而先前研究顯示遲語兒日後語言發展迥異,即出現語言障礙,抑或僅是語言晚熟。但是,這兩群遲語兒從二到四歲的語言發展型態有哪些差異?本研究目的探究這兩類遲語兒在這期間的語言發展型態。本研究追蹤遲語兒(n = 35)及對照兒童(n = 34)二到四歲的語言表現,總共蒐集三波資料(兩歲、三歲及四歲),遲語兒在四歲時按語言能力區分成語言「障礙組」(n = 12)與「晚熟組」(n = 20)。結果發現:(1)三組兒童在二到四歲的語言發展類型互異,而且在控制母親教育程度、語言療育和幼兒教育之後,他們在此期間的語言發展曲線亦仍各不同(2)在此期間接受語言療育與幼兒教育期間較長的遲語兒,和對照兒童的語言落差呈現隨年齡增加而遞減的趨勢。總結來說,雖然四歲才能確診遲語兒為語言障礙或僅是語言晚熟,但這兩類遲語兒自兩歲開始已展現迥異的語言發展型態。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遲語兒語言發展趨勢和詞彙學習歷程:幼兒期至學齡前期縱貫研究摘要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20-03-??) 呂信慧; 曹峰銘; Hsin-Hui Lu, Feng-Ming Tsao
    早期療育醫療人員常困擾當幼兒被診斷為「遲語兒」後,要如何預測他們日後的語言成長型態和速度,以及在學齡前期出現「兒童語言障礙」的風險。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索遲語兒的早期語言發展型態和詞彙學習歷程,並評估這些早期指標的預測效果。研究參與者為32 位兩歲「遲語兒」,量測他們靜態的語言表現(如,詞彙表達量、語句表達複雜度、接收性語言、表達性語言)和動態的詞彙學習歷程(快速連配、音韻工作記憶和聲調知覺)等能力,日後再於他們三歲與四歲時蒐集接收性語言與表達性語言能力。在四歲時根據語言能力,區分成「語言障礙」(n = 12)或「語言晚熟」(n = 20)組。結果顯示,這兩組兒童在生理年齡、非語文認知能力和生理狀態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兩組兒童於兩歲時已在接收性語言、詞彙學習歷程的快速連配和四聲聲調指認有顯著差異;階層模式(HLM)分析發現控制母親教育程度、語言療育和幼兒教育等因子,「快速連配」與「四聲聲調指認」仍能正向調控遲語兒兩歲至四歲的語言成長斜率;另羅吉斯迴歸分析發現兩歲的「接收性語言」能預測遲語兒在四歲診斷為「兒童語言障礙」的風險,「快速連配」的預測性在邊緣顯著範圍。總結這些結果,意涵遲語兒於兩歲時,理解口語訊息、聲調知覺及詞彙學習歷程表現是預測日後語言發展變化的早期指標。此外,研究結果有利於發展評估兩歲遲語兒童,日後出現語言障礙風險的評量工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