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吳清山"
Now showing 1 - 20 of 25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小學教師換證制度之研究:體系內涵、遭遇阻力與配套措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21-09-??) 吳清山; 王令宜; 林雍智; Ching-Shan Wu, Ling-Yi Wang, Yung-Chih Lin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與教育品質的保障息息相關,因此也成為國際重視的重要議題,透過實施教師換證制度,定期更新教師所需之專業知識,不但有助於教師提升專業能力,也能獲得社會各界信任。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小學教師換證制度之內涵、可能遭遇阻力及配套措施,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方法,以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人員及學校教育人員為對象進行研究。本研究結論包含:一、換證能夠有效增進教師專業知能、維持專業水準和確保教學品質;二、換證週期以10年為最合適;三、換證採計條件以研習進修時數占多數;四、免除換證條件以獲得政府或民間團體舉辦之全國性特殊優良教師獎占多數;五、延緩證照更新條件,贊成換證期間內因生產、育嬰、侍親等事由辦理留職停薪者占多數;六、主政核發單位,贊成教育部者占多數;七、換證辦理單位贊成地方政府研習機構者占多數;八、推動換證遭遇之阻力,最主要為缺乏法源依據;九、推動換證之配套措施,主要為將換證明定於《教師法》內,取得法源依據。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再提出若干建議,供規劃及推動中小學教師換證體系之參考。Item 各國中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04-30) 吳清山; 王如哲; 陳清溪Item 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及權重體系之建構(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6-03-??) 黃建翔; 吳清山; Chien-Hsiang Huang; Ching-Shan Wu本研究旨在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並確立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之權重體系。研究方法採取模糊德懷術與層次分析法進行探究。在指標發展上,首先透過分析國內外校長永續領導之相關研究,初步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建構調查問卷」,再邀請20 位教育專家學者與教育現場實務人員組成模糊德懷術與層次分析小組,以蒐集專家對於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之相關意見,進行指標的選取與賦予權重,據以建置完成「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其內涵架構包含五大層面-道德與永續取向、權責分享與合作、主動與專業學習、創新發展與傳承、資源運用與維護,共涵蓋十個項目、五十項指標細目。Item 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及權重體系之建構(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6-03-??) 黃建翔; 吳清山; Chien-Hsiang Huang; Ching-Shan Wu本研究旨在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並確立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之權重體系。研究方法採取模糊德懷術與層次分析法進行探究。在指標發展上,首先透過分析國內外校長永續領導之相關研究,初步建構「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建構調查問卷」,再邀請20 位教育專家學者與教育現場實務人員組成模糊德懷術與層次分析小組,以蒐集專家對於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之相關意見,進行指標的選取與賦予權重,據以建置完成「國民中小學校長永續領導指標」,其內涵架構包含五大層面-道德與永續取向、權責分享與合作、主動與專業學習、創新發展與傳承、資源運用與維護,共涵蓋十個項目、五十項指標細目。Item 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6-??) 吳清山; 黃旭鈞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的有利條件、困境、功能與策略。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教育行政機關之教育行政人員和大專校院之專任教育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為1050人。研究結論如設備與網路架構日趨完善。二、國小推動知識管理最主要困境為獎勵知識分享的誘因不足和知識管理系統不易建構。三、國小推動知識管理的功能,七成受試者認為能夠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四、國小推動知管理策略應包括人力資源、資訊設施、知分享和法規制度等四方面。五、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人員所知覺的國小推動知識管理策略並無顯著差異。Item 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6-06-??) 吳清山; 黃旭鈞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小學推動知識管理的有利條件、困境、功能與策略。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教育行政機關之教育行政人員和大專校院之專任教育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為1050人。研究結論如設備與網路架構日趨完善。二、國小推動知識管理最主要困境為獎勵知識分享的誘因不足和知識管理系統不易建構。三、國小推動知識管理的功能,七成受試者認為能夠提升教師專業知能。四、國小推動知管理策略應包括人力資源、資訊設施、知分享和法規制度等四方面。五、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人員所知覺的國小推動知識管理策略並無顯著差異。Item 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7-12-??) 吳清山; 黃旭鈞; 賴協志; 高家斌本研究旨在發展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的層面與內涵,並建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德懷術與焦點團體法,主要的研究工具係採自編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建構調查問卷」,並由15位專家學者組成德懷術小組,進行3個回合的德懷術調查研究,再透過焦點團體座談,以確認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的適切性與應用價值。綜合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本研究歸納出以下結論:一、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之內涵可包含情境分析、角色任務、促動要素、行動策略、轉化執行、效能和反思等七大層面,將其命名為「CREATER」模式。二、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中各層面所包含內容具有適切性。三、本研究所建構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具有周延性和創新性。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針對教育行政機關與國民小學進一步提出相關建議。Item 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建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7-12-??) 吳清山; 黃旭鈞; 賴協志; 高家斌本研究旨在發展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的層面與內涵,並建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所採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德懷術與焦點團體法,主要的研究工具係採自編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建構調查問卷」,並由15位專家學者組成德懷術小組,進行3個回合的德懷術調查研究,再透過焦點團體座談,以確認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的適切性與應用價值。綜合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本研究歸納出以下結論:一、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之內涵可包含情境分析、角色任務、促動要素、行動策略、轉化執行、效能和反思等七大層面,將其命名為「CREATER」模式。二、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中各層面所包含內容具有適切性。三、本研究所建構之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模式具有周延性和創新性。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針對教育行政機關與國民小學進一步提出相關建議。Item 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指標之建構與應用(2013) 黃建忠本研究旨在建構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指標系統,期望藉由釐清策略領導的重要結構及內涵,建構符合我國國情的策略領導指標系統;並檢視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的表現,以促進校長專業發展,提升領導效能,改進學校教育品質。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取模糊德懷術及問卷調查法進行探究。首先整理分析相關文獻,以瞭解國小校長策略領導之重要內容,形成國小校長策略領導指標系統初步架構。其次訪談4位獲頒教育部領導卓越獎的國小校長,蒐集對指標系統初步架構的意見與看法。而後函請12位專家審題修正後,編製成模糊德懷術問卷,針對17位學者專家及國小校長組成的諮詢小組,實施模糊德懷術調查,進行指標篩選與重要性分析,建構完成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指標系統。最後根據建構完成的指標系統,編製「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以臺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對象,抽取130所國民小學1,260位教師為樣本,回收1,14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1.03%。 經統計方法分析處理後,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指標系統,共計五個層面、41項細目指標。 二、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指標系統包含五個層面,分別為「建構學 校願景」、「形成策略行動」、「整合內外資源」、「開發核心能力」和「形塑支持文化」,並以「形塑支持文化」層面之重要性程度較高。 三、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41項細目指標中,以「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樹立同仁認同學習的楷模」重要性程度最高。 四、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現況,在整體及各層面表現普遍達到「中上」程度,而層面間又以「整合內外資源」層面表現最佳,以「開發核心能力」層面相對較差。 五、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現況,在所有細目表現中以「能用計畫爭取上級經費補助,擴展學校資源」表現最佳,以「能引領創發問題解決策略,精進學校成員創新力」相對較差。 六、不同校長年齡、校長學歷、擔任學校校長的在校年資及擔任校長職務總年資,對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的影響達顯著差異。 七、不同校長性別、學校規模、學校歷史及學校地區,對我國國民小學校長策略領導的影響無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相關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國小校長及未來研究之參考。Item 學制:向下延伸為主,向上延伸為輔(心理出版社, 2003-12-30) 楊思偉; 吳清山; 吳明振; 蔡清華Item 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05-06-??) 吳清山; Wu, Ching-shanItem 學校推動知識管理方案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6-??) 吳清山; 黃旭鈞本文旨在建構學校推動知識管理方案以作為學校推動知識管理之參考。首先,分別就知識經濟、全面品質管理、學習型組織、終生學習、資訊科技等理念做一分析探究,以作為學校推$知識管理的立論基礎;其次,指出學校建構知識管理方案之有利條件及可能限制並進行背景分析;並進一步提出需要評估、組織彈性、人力發展、應用科技、整體思考、知識創新等建構學校知識管理方案的原則;最後,就學校的特性與需求歸納出建構學校知識管理方案之主要內涵,包括:目標、策略、實施要項、成效評估,並提供學校推動知識管理實施方案的實例。Item 學校推動知識管理方案之建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2-06-??) 吳清山; 黃旭鈞本文旨在建構學校推動知識管理方案以作為學校推動知識管理之參考。首先,分別就知識經濟、全面品質管理、學習型組織、終生學習、資訊科技等理念做一分析探究,以作為學校推$知識管理的立論基礎;其次,指出學校建構知識管理方案之有利條件及可能限制並進行背景分析;並進一步提出需要評估、組織彈性、人力發展、應用科技、整體思考、知識創新等建構學校知識管理方案的原則;最後,就學校的特性與需求歸納出建構學校知識管理方案之主要內涵,包括:目標、策略、實施要項、成效評估,並提供學校推動知識管理實施方案的實例。Item 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6-??) 吳清山Item 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2005-06-??) 吳清山Item 我國大學校院推動衍生企業之研究(2017) 許文瑞; Hsu, Wen-Ray本論文主要探討我國高等教育於全球化激烈競爭、創新轉型、產業升級及少子女化衝擊下,大學圖像發展趨勢,逐漸從自主研究轉型為與社會、產業、政府更緊密合作並強調創新創業。大學推動衍生企業則試圖將大學技術、知識與產業作更緊密結合,進而促發知識及產業創新,使大學研發能量能與社會發展鏈結。大學推動衍生企業不僅是「制度建置」問題,更是涉及大學「多元價值之論辯」,惟目前這些臺灣都還在起步階段。準此,本研究目的在於: 一、探討我國大學衍生企業之發展脈絡、現況樣態與發展模式。 二、研析主要國家推動大學衍生企業之發展及足以借鏡之措施。 三、分析影響大學推動衍生企業之因素與層面。 四、探究我國目前推動大學衍生企業所面臨之相關問題與挑戰。 五、探討我國大學衍生企業因應上述問題之可行措施。 六、研提我國推動大學衍生企業之相關政策建議。 考量上述研究旨趣及目的,本論文涉及多元且專業觀點,因此,採質性研究取向,透過4場焦點座談、深度訪談15位學者專家及相關文件分析,結合國內案例蒐集,以獲致專家意見。此外,透過研析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大學等各國家推動大學衍生企業之相關措施。 進而分析我國大學校院推動之三種樣態:「技術作價持股」、「資金投資持股」、「投資控股公司(間接持股)」,及研析多元價值觀與政策新論述、相關法規鬆綁、人才交流、管理機制、設備投入及課程創新等相關議題,最後提出結論,並針對政府機關、學校及企業研提相關建議。Item 日本中小學教師換證制度實施之評析與啟示(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12-03-??) 林雍智; 吳清山; Yung-Chih Lin,Ching-Shan Wu日文稱為「教員免許更新制」的日本教師換證制度,是自2000年開始研議的一項確保教師資質能與時俱進的品質保障方案,該制度經2007年修法通過後,於2009年正式實施。其實施目的除確保師資的素質外,亦具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意涵。依該制度之規定,日本公私立中小學教師及持有教師證書者,在教師證書持照每滿10年時,需赴文部科學省所認可之大學參加30小時以上的換證講習課程,成績及格後才得申請換證。本研究之主旨即在於介紹日本教師換證制度,經從相關文獻中分析其成立經過、內容架構及實施前後在制度、執行與配套等層面之檢討,並提出「解決換證制度問題應回歸調整師資培育系統」、「政策理念及目標要與配套周延設計」、「行政機關與大學在換證制度中應負一定責任」與「重新檢視國是否需要實施教師換證制度」等啟示,期能提供我國在規劃相關政策時之參考。Item 日本學校治理模式之變遷及其評析:以學校理事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12-??) 林雍智; 吳清山; Yung-Chih Lin; Ching-Shan Wu日本受近年教改思潮與歐美學校改革的影響,以及在政治上地方分權等運動的推波助瀾下,開始對僵化的學校制度與架構進行變革。改革過程中實際導入的方案,除對應教育分權的需求,將教育上的權力由中央下放至地方、再至學校外,受到最多探究的即是屬於學校治理模式的變遷議題。日本的學校治理經歷了一連串分權改革,如強化學校經營自主權、引進外部人士參與學校事務,甚至設立學校理事會等取得學校決策權之變革後,不但改變了學校權力結構,也讓既有的學校治理模式產生結構性改變。日本「學校治理」議題的討論,在我國尚不多見,值得探究。因此,為理解日本學校治理模式之變遷,實施現況及未來動向,以及對我國學校革新的參考,本研究首先分析日本學校治理與模式變遷,其次說明學校理事會之設立與構造,接著評析學校理事會治理模式之運作,最後提出日本學校治理模式案例對我國的敢示。Item 服務學習融入高中綜合活動課程的統整設計與實施之實務探討-以某國立自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師資培育與就業輔導處, 2015-06-??) 游源忠; 張菽萱; 吳清山; Yuan-Chung Yu; Shu-Husan Chang; Ching-Shan Wu本研究以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金質獎的某國立學校為個案研究對象,採個案研究法。教學實施模組採PDCA管理循環模式,資料的蒐集則採文件分析法,分析學生撰寫的實作反思心得、參與班級討論與服務學習實作活動的教師觀察紀錄,與教師及受服機構人員訪談記錄等多重資料。另設計Liker五等量表問卷,以檢視參與學生對本方案課程目標之滿意度。本研究結論如下:一、規劃與設計方面:1.師生共同參與,發展符合學校本位的課程方案; 2. 本方案應用PDCA評鑑模式,逐年修正課程設計,促進推動成效。二、實施歷程方面:1.行政協調分工,減輕參與教師負擔; 2. 跨學科領域的課程融入與教學,有助於學習效果。三、實施成果方面:1.學生參與本方案後,對「課程目標」的學習收獲滿意;2. 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不但激發心靈的成長,亦有助於人際關條、領導和溝通技巧的建立; 3. 有助於形塑優質的班級氣氛及校園文化。四、研究者與參與教師的反思:1.過當的破冰策略,是成功跨出第一步的重要法門; 2.教師「課程統整」與「引導反思」的專業素養需再提升。Item 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品質之研究(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7-03-??) 吳清山; 賴協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