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劉懿萱"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國古裝劇字幕翻譯策略探討:以《羋月傳》為例(2024) 劉懿萱; Liu, Crystal在現今串流媒體興盛的時代,世界各地的觀眾能輕易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的影劇內容,然劇集中各具特色的文化意象,向來都是譯者翻譯時的難題。在各式影劇中,中國古裝劇富含中華歷史及文化特色,在亞洲地區十分受歡迎。隨著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我們也越來越常看見古裝劇配上英文翻譯的字幕,將華語內容推向國際。本論文以中國古裝劇《羋月傳》(Legend of Mi Yue)作為分析文本,探討古裝劇的字幕英譯策略。研究者以功能對等、文本類型、和目的論等理論為分析基準,並將Halliday所提出的語域理論(Register Theory)與李運興教授提出的五種文化詞處理模式應用於字幕分析。分析項目分為三大項:「宮中習語英譯分析」、「文化詞英譯分析」,及「古文詩詞、成語比喻英譯分析」。在「宮中習語英譯分析」中,本論文從Halliday所提出的語場(field)、語旨(mode)、語式(tenor)等面向檢視譯文的翻譯品質與譯者的翻譯策略,並適時提出修改建議。在「文化詞英譯分析」及「古文詩詞、成語比喻英譯分析」部分,本論文則參照李運興教授的文化詞處理模式分析古裝劇節目譯者使用的翻譯策略。研究結果顯示,中國古裝劇劇情涉及不同情境、階級地位,以及語言風格,譯者應依各語境調整翻譯方式,才能盡可能傳達劇情及人物的話語特色。而在翻譯中國古裝劇中的文化詞及古文詩詞、成語比喻時,譯者應在傳達文化意義及方便觀眾理解間取得平衡,避免因過度直譯而導致譯文突兀難懂。Item 個人英語學習焦慮及求知性好奇心對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合作擬題學習結合遊戲APP為例(2015) 劉懿萱; Liu, Yi-Hsuan本研究欲探討在合作擬題的英語學習下,國中學生個人英語學習焦慮和不同類型求知性好奇心(epistemic curiosity, EC) I-type of EC 和D-type of EC的相關,並觀察這兩種類型的求知性好奇心,對於學習態度及後續學習成效的關係。 為了顧及臺灣國中英語教學環境實際需求以及合作學習的翻轉特質,本研究的教學設計先以教師講授的傳統英語教學進行;並於教師英語教學後,採用學生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共同擬題,而後使用「作業TipOn」學習APP遊戲軟體,根據擬定的題目進行遊戲設計。 本研究採量化的驗證性分析,用結構方程模式進行數據分析研究;透過教學設計,讓學生針對老師所教授的內容進行統整、共同擬題及合作設計遊戲,而後接受其他小組遊戲設計的挑戰。在這融入翻轉教學、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遊戲設計與競賽合作學習互動過程中,探討個人英語學習焦慮對於不同類型求知性好奇心(EC) I-type和D-type的相關;進而觀察這兩種好奇心類型,在此合作擬題的英語學習方式下,對英語的學習態度以及後續英語學習表現(成績進步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