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侯雅齡"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國中學生學業自我概念發展之縱貫性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14-03-??) 侯雅齡; Ya-Ling Hou本研究目的在了解國中生之國文、數學、英文與科學自我概念彼此的關係,以及隨時間改變,各學科自我概念發展的關聯性;同時,也比較資優生與一般生在學業及一般性自我概念之發展變化是否相同。歷時兩年,本研究取樣高雄市18所設有資優資源班的國中,共計2,242 位學生,以數學、科學、國文與英文等四學科自我概念量表與一般性自我概念量表,進行重複四次的調查。在分析方法上,以多變項潛在成長模式了解各學科自我概念發展的關係,以多群體潛在成長模式比較資優生與一般生自我概念發展的差異。研究結果發現:一、數學和科學自我概念之間具中度正相關,但是,國文和英文自我概念間僅有低度正相關;二、學生的英文自我概念個別差異大;三、學生的科學自我概念最低,且降幅也最大;四、資優生與一般生在一般性自我概念上皆隨著時間呈現正向變化,但在學業自我概念,除了國文呈現持平的狀況外,其他學科皆呈現負向變化;五、兩群體在數學、科學與英文自我概念的成長模式未呈現全部恆等的現象;六、資優生的數學自我概念最高;七、一般生在科學與英文自我概念降幅大;八、男生在數學與科學自我概念高於女生,女生在國文與英文自我概念優於男生。最後,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Item 如何促進情緒障礙學生融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0-06-??) 侯雅齡本文首先針對情緒障礙學生的離合,舉出法令與基層教師認知之間的落差,為了盡量改變基層教師的認知,減低這些落差的影響,則提出以學校為本位的貫專業團隊支持模式。希望能結合教師、校內專業人員(特教老師、輔導老師)、家長、社區以及學校行政的力量,在計畫與發展、學校推行、社區支援三大領域中,各自發揮自己的功能共同協助情緒障礙的學生,希望藉此能對情緒障礙學生融合於普通班有所助益。Item 幼兒在動手做科學活動歷程之心流研究:以潛在成長模式進行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9-11-??) 侯雅齡; Ya-Ling Hou本研究採取縱貫研究的方式,探討幼兒在參與動手做科學活動歷程,其心流經驗的變化。由於目前多數的縱貫研究採取重複量數的ANOVA或MANOVA來分析資料,但這些統計方式並無法提供個體改變軌線,也無法進行與變化軌線關連因素的探討,因此本研究使用潛在成長模式(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簡稱LGM)進行資料分析,來瞭解心流經驗的變化情形;並以性別、玩性、科學喜好、圖書量與科學活動等變項作高階預測變項,進行多階層LGM分析,以瞭解上述變項與心流經驗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1)研究者提出之潛在直線成長模式與觀察資料的整體適配度理想,TLI為.977、IFI為.967、CFI為.967、SRMR則為.031。(2)幼兒的心流經驗隨活動參與時間增加呈現顯著的正向變化(3)性別、科學喜好、圖書量與科學活動安排皆對幼兒的心流經驗有顯著預測力,所能解釋的變異介於3%至8%之間。(4)幼兒玩性對心流經驗亦有顯著的預測力,其解釋量高達45.2%。Item 幼兒在動手做科學活動歷程之心流研究:以潛在成長模式進行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9-11-??) 侯雅齡; Ya-Ling Hou本研究採取縱貫研究的方式,探討幼兒在參與動手做科學活動歷程,其心流經驗的變化。由於目前多數的縱貫研究採取重複量數的ANOVA或MANOVA來分析資料,但這些統計方式並無法提供個體改變軌線,也無法進行與變化軌線關連因素的探討,因此本研究使用潛在成長模式(latent growth curve model,簡稱LGM)進行資料分析,來瞭解心流經驗的變化情形;並以性別、玩性、科學喜好、圖書量與科學活動等變項作高階預測變項,進行多階層LGM分析,以瞭解上述變項與心流經驗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1)研究者提出之潛在直線成長模式與觀察資料的整體適配度理想,TLI為.977、IFI為.967、CFI為.967、SRMR則為.031。(2)幼兒的心流經驗隨活動參與時間增加呈現顯著的正向變化(3)性別、科學喜好、圖書量與科學活動安排皆對幼兒的心流經驗有顯著預測力,所能解釋的變異介於3%至8%之間。(4)幼兒玩性對心流經驗亦有顯著的預測力,其解釋量高達45.2%。Item 幼兒科學創造力評量方法之發展(國立臺灣師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9-03-??) 侯雅齡; Ya-Ling Hou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發展幼兒科學創造力評量方法。研究者首先設計能啟發幼兒創造力的科學課程,藉由蒐集幼兒於課程中的創造力表現作為工具發展的參考,最後則擴大參與對象,取得評量工具在計量基礎上的信、效度證據。研究參與者為三百零八位幼稚園大班的幼兒。本研究所發展的課程,包含五個動手做物理活動,各活動又分探索、鷹架支持與成果展現三階段來進行,以啟發幼兒的科學創造力。二份評量表,分別為瞭解幼兒在科學活動中運用問題解決技巧的幼兒科學創造力評量表;以及在活動歷程展現愉悅的態度、專注力、投入其中願意接受挑戰和充滿好奇的幼兒心流經驗量表。兩份量表的全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 .955與 .905,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理論與觀察資料間有良好的適配性,表示量表有良好的信度與建構效度。Item 幼兒資優特質與科學創造力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9-07-??) 侯雅齡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於探討幼兒的心流經驗在資優特質與科學創造力之間的中介效果。研究對象為高屏地區八所公、私立幼稚園三百零八位大班的兒童。研究工具包含幼兒科學創造力評量表、幼兒心流經驗量表以及幼兒資賦優異特質檢核表。資料分析則採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進行路徑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幼兒心流經驗乃為資優特質對科學創造力的完全中介變數,亦即資優特質是透過心流經驗對科學創造力產生影響。Item 幼兒資優特質與科學創造力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9-07-??) 侯雅齡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於探討幼兒的心流經驗在資優特質與科學創造力之間的中介效果。研究對象為高屏地區八所公、私立幼稚園三百零八位大班的兒童。研究工具包含幼兒科學創造力評量表、幼兒心流經驗量表以及幼兒資賦優異特質檢核表。資料分析則採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進行路徑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幼兒心流經驗乃為資優特質對科學創造力的完全中介變數,亦即資優特質是透過心流經驗對科學創造力產生影響。Item 幼兒資優特質與科學創造力之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2009-07-??) 侯雅齡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於探討幼兒的心流經驗在資優特質與科學創造力之間的中介效果。研究對象為高屏地區八所公、私立幼稚園三百零八位大班的兒童。研究工具包含幼兒科學創造力評量表、幼兒心流經驗量表以及幼兒資賦優異特質檢核表。資料分析則採用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進行路徑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幼兒心流經驗乃為資優特質對科學創造力的完全中介變數,亦即資優特質是透過心流經驗對科學創造力產生影響。Item 科學自我概念之大魚小池效應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0-09-??) 侯雅齡本研究目的在瞭解參與集中式資優班的國中資優生,其科學自我概念是否存在負向「大魚小池效應」(big fish little pond effect),抑或資優班的標籤反而帶給個人正向的榮耀感效應(reflected glory effects)?研究樣本包含367位資優生及1,364位一般生,以科學自我概念量表、自然科學業成就測驗與班級榮耀感量表為工具,使用HLM 軟體進行學生及班級二階層模式(multilevel modeling)的統計分析。研究結論為:一、我國資優班學生的科學自我概念存在明顯的負向「大魚小池效應」,雖然「榮耀感效應」也存在但影響力不大;二、個人的科學成就及班級榮耀感對科學自我概念皆有正向影響;三、資優班學生之班級榮耀感、個人科學成就對科學自我概念的影響都比普通班學生大。最後亦分別對未來資優學生安置與研究提出建議。Item 資優生科學自我概念與科學成就之縱貫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3-06-??) 侯雅齡; Ya-Ling Hou本研究目的主要在探討資優生學業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的發展,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為高雄市16所國中381名資優生,由八年級至九年級每半年蒐集一次資料,採固定樣本四波次的追蹤調查。在資料分析部分,使用了多變量潛在成長模式及交互延宕模式,來瞭解資優生科學自我概念與科學成就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資優生科學自我概念的發展呈現非線性的下降,科學成就的發展呈現線性成長;科學自我概念與科學成就之間有顯著的中度正相關,但是科學自我概念的發展與科學成就的發展並無顯著關聯;從交互延宕模式中,資優生科學自我概念與科學成就的因果關係,呈現科學自我概念顯著影響科學成就的自我彰顯(self-enhancement)關係;在性別的差異部分,男生與女生在科學成就表現與發展情形,皆無明顯差異,但是在科學自我概念上,資優女生顯著低於資優男生。最後本研究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在教育實務與未來繼續研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