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余瑞瑩"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中文否定詞「沒有」的言談功能(2004) 余瑞瑩; Anne Jui-Ying Yu摘 要 本文探討中文否定詞沒有在口說語料中的言談功能。有別於以往對於否定詞的研究多半侷限於詞語在單句中的語意及句法結構分析,本文透過日常的口說語料分析沒有在言談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語料分日常對話及電視節目兩大類,長達2.5小時,共收集到266筆語料。文中分析結果與語法化(grammaticalization)、主觀性(subjectivity)及單一性(unidirectionality)等觀念有關。 沒有的言談功能分別以局部(local)及全面(global)的言談層面討論。沒有在這兩個層次中分別擔任的功能主要分為六大類:(1)否定(negation)、(2)緩和(mitigation)、(3)規避(evasion) (局部言談層次)、(4)修正(revision)、(5)話輪轉換(turn-taking)以及(6)話題轉換(topic-shift) (全面言談層次)。否定功能用以否定前一語句的表層或隱含意義,緩和功能用以減輕隱含於前句中的讚揚或詢問者對於答案的期望,或是減緩即將出現的語句(通常帶有要求)的力量強度(force)。規避功能針對上一句的問題給予回答,然而之後連接的回答內容卻與問題無關,顯示說話者對於問題無法給予明確答案。修正功能分為兩類,一類是說者對本身之前的談話內容自我修正,另一類是說者對其他說話者的談話內容加以修飾。話輪轉換功能用以幫助說者保有或贏得發言權;話題轉換功能用以區隔緊接的談話內容與前段內容。文中亦進一步將沒有的言談功能重新歸類為五大類,將規避功能視為修正功能的一種。此五大類功能顯示沒有跳脫原本純粹為結構成分(如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的否定詞用法,而具備言談標記(discourse marker)的功能,表達前後語段的關聯。沒有的言談功能仍存有否定的語意,但此語意為隱含,並表達說話者的主觀態度。此隱含及主觀的否定語意須從文中推測。沒有言談功能的產生可以以Traugott對語意發展所提出的理論架構解釋。Item 中文表向下動詞的語法及語意分析(2022) 余瑞瑩; Yu, Jui-Ying本文藉由分析平衡語料庫4.0語料,研究中文表向下移動的近義動詞。根據中央研究院的詞頻表,本文選擇「落」、「掉」、「跌」、「倒」、「摔」、「降」六個動詞為研究主題。研究目的在於區分六個動詞在語法、語意及表述向下移動的特徵。在分析中,根據動詞的非賓格/非作格用法,將它們的句構分三大類:[客體/施事 動詞 補語]、[客體/施事 動詞 (____)]及[(____) 動詞 客體],當中客體/施事是動詞的核心論元。補語又可進一步區分為六類;介詞+處所名詞、趨向動詞+處所名詞、下、複合趨向補語、數量補語及結果補語。[客體/施事 動詞 (____)]中,動詞可單獨存在或接處所名詞或副詞。[(____) 動詞 客體]出現在存現句、領屬句、無主語結構及致使結構。客體/施事的語意特徵,如具體或抽象、人類或非人類,以及重複共現的並置詞也納入分析以決定六個動詞表述的動作類型。本文採用Talmy (2000a)的概念結構系統及Lakoff& Johnson (1980)的概念隱喻兩項認知理論作為理論架構。一方面將Talmy (2000a)系統內的分類精簡為10項以分析六個動詞表下移動作的特徵,這10項分類為:(1) 關注焦點、(2) 分別性、(3) 延伸度、(4) 情態、(5) 視角位置、(6) 視角距離、(7) 視角方向、(8) 關注階段、(9) 關注層次及(10) 驅動力。第一項說明移動事件強調的成分,第二至第八項與動作特徵相關,最後兩項說明移動主體與動作起因的特徵。另一方面採用Lakoff & Johnson (1980)的概念隱喻中方位隱喻與實體隱喻來解釋六個動詞的隱喻用法。 研究發現[客體 動詞 介詞/趨向動詞 處所名詞]是六個動詞主要的句構。在此句構中,六個動詞在表具體下移動作時呈現差異。「落」表示自然動作、「掉」描繪與人類相關的突發動作、「跌」描述導致嚴重後果的人類動作、「倒」表達直立物體從垂直方向往水平方向下移的動作、「摔」表達與人類相關的猛烈動作、「降」則是代表能以刻度衡量的動作。此外,「倒」在視角距離與其他動詞有所區分,而「降」在強調動作階段與其他動詞有所不同。根據六個動詞呈現的特徵,本文提出關注焦點、有界性、情態、視角距離、關注階段、主體類型與使動性為區分它們的主要類別。此外,「落」、「跌」、「降」表延伸義的語料數遠大於呈現基本義的個數,而延伸義與基本義之間的關係以方位隱喻與實體隱喻解釋。本文進一步提出此兩項隱喻不足以解釋「落」的延伸用法,而必須藉助其他隱喻類型,如事件隱喻,來補足說明。另外,六個動詞在書面語與口語語料的使用也被比較,發現「落」、「跌」、「降」傾向用於書面語,而「掉」、「摔」、「倒」傾向在口語中使用。六個動詞的句構類型亦隨著書面語/口語而變化。本研究藉由比較六個動詞的句法、語意及在不同語境中的使用,分析它們的細微差異,藉此理解它們表達的下移動作在我們的認知中有何不同,又如何反映在語言使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