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 P. Cheng"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玻璃深蝕刻技術開發應用於複合量子點合成之微反應晶片製作(2006) 鍾武雄; Chung Wu Hsung本研究主要製作一應用於合成複合量子點之全玻璃微反應晶片。並將微流體系統之微流道、微混合器、白金加熱器及溫度感測器整合在此單晶片上。在玻璃微流道的製作方面,以較厚的光阻及鉻/金薄膜作為蝕刻保護層,可有效減少針孔現象的產生;並將蝕刻金膜之王水,換成不會破壞光阻之碘化鉀溶液,可使微流道邊緣之缺陷部份獲得改善。另外,在退火溫度對玻璃側向蝕刻(lateral underetching)的實驗中,證實了當退火溫度到達600 ℃時,可有效抑制Pyrex 7740嚴重的側蝕現象,經氫氟酸(HF)溶液蝕刻10分鐘後,其流道斷面寬度從498 m縮減至278 m,側蝕比(lateral underetching ratio)可從5降低至0.96。而Corning 1737與Soda-lime雖然不須經過退火處理過程,即可獲得較小之側蝕比,但是Soda-lime之表面粗糙度較差,因此本實驗選擇Corning 1737作為微反應晶片之基材。 在複合量子點的製備上,微流體系統擁有良好的質傳及熱傳效果,可以精確的控制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及溶質濃度,因此可有效提升量子點的品質及改善奈米粒徑分佈不佳的問題。除此之外,對於反應溫度控制在200 ℃至280 ℃ 的硒化鎘(CdSe),其吸收波峰從450 nm移至550 nm,能隙大小從2.58 eV降低至2.3 eV,並推估其粒徑大小為2-6 nm。由此可知,當反應溫度升高時,吸收波峰往紅色波長的方向移動,而能階則隨著粒徑的增大而變小。Item 航空用鋁-銅系合金摩擦攪拌接合(2006) 田潮訓; C. H. Tien摘 要 Al-Cu系合金為高強度熱處理型鋁合金,由於具有低密度、高比強度之特性,是一種理想的航太結構材料。摩擦攪拌銲接(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是一種新式固態接合銲接法,可避免鋁合金材料在熔融銲接法(fusion welding)中所產生的偏析、熱裂、氣孔及噴濺等現象,而造成機械性質劣化的缺點。本研究選用Al-Cu系2091-T3合金和2024-T651合金作為實驗材料,進行個別單一合金及2091-T3與2024-T651異質鋁合金的FSW接合,經由銲後、自然時效30天和人工時效170°C-8hr等三種時效處理條件,透過微觀組織觀察、硬度試驗、拉伸試驗和SEM分析,來了解微觀組織變化及機械性質間的關係。 在銲道區域可明顯觀察到FSW接合後所呈現出的三個區域。攪拌區(SZ)的特徵是呈現出等軸細微的晶粒結構,熱機影響區(TMAZ) 顯示出晶粒變形和成長,熱影響區(HAZ)的晶粒組織與母材相似。2091-T3合金經FSW接合後,以人工時效所得的接合強度最高。2024-T651合金經FSW接合後,以自然時效所得的接合強度最佳,然仍低於母材強度。2091-T3與2024-T651異質鋁合金在攪拌桿順、逆時針兩個方向迴轉下,經FSW接合並施行時效處理後,以逆時針方向迴轉所得的接合強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