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Chang,Yu-Ting"
Now showing 1 - 2 of 2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以TRIZ法創新原則之轉變維度面向應用於創意思考與方法─以筆筒設計為例(2016) 張鈺婷; Chang,Yu-Ting俄國人真理奇‧阿舒勒在1959年發表了TRIZ理論,提供一個具有邏輯的尋找解決方式。根據40創新法則所提供的建議,在創作時能有更多領域的思考,不再侷限於外在線條的美感設計。為啟發設計人不同思維及創作方式,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本研究經由分析瞭解此項原則的特點及實用性,提供設計人在創意思考的流程中得以應用其原則的特性做設計,經由案例分析與創作實驗的探討歸納出“轉變維度面向”可供設計思考的發想方法之一。 本研究首先透過文獻理解其TRIZ法的由來,以及其使用的工具與方式流程,以TRIZ法40原則內其中一項「轉變維度面向」原則為研究主軸,並以此原則來搜尋Red dot、iF得獎作品與其他網路產品圖像進行反推應證案例確實符合本研究之原則特性,透過研究案例分析其應用,分析其應用、色彩、形態、材料及使用方式,理解目前產品對於此項目的應用。藉由生活中常見的產品以筆筒作為創作實驗「轉變維度面向」於設計發想的運用。 本研究型態發想之應用供設計思考參考,重要研究結論如下:(一) 轉變維度面向原則出現在機構中機率較高;(二)使用轉變維度面向特性的產品軟材料應用較少;(三)在創作時使用的軟材,運用編織的方式,以小單元組成大單元進行變化;(四)矛盾矩陣與實際運用的差距感;(五)圖像式分析能發現的更多;(六)設計機構上的應用關係。Item 日本與臺灣的漢學連結:明治時期《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1903-1911)研究(2011) 張瑜庭; Chang,Yu-Ting摘要 本文以明治時期《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內容為中心,探討「漢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透過共同文化素養的再現,不僅打破殖民與被殖民者之間的二元對立模式,也使知識得以跨界傳播。 從有效傳播的角度而言,日治初期「漢文」在溝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漢文報的出現使雜誌發行與會員的數量皆有所成長,雖然漢文報與日文報二者欄位的名稱沒有太大的差異,但實際上內容多不相同,顯示其讀者群有別。為了加強人民對殖民政府的認同,內容也可見臺灣人的作品,讓臺灣人參與傳播的過程。 本文分從四個不同面向來說明文本當中呈現的日本與臺灣漢學的連結。首先從漢文學角度,因同處漢字文化圈的優勢,便以詩文聯繫雙方,因應作詩需要與娛樂性質刊登的「詩話」作品更在漢文報佔有相當的篇幅,當中亦有日人作品,為漢學界帶入來自日本的多元訊息。接著從教育與文化的角度出發,發現在輸入西方新學的同時,出現以儒學先行解釋說明的現象,漢學成為引進新知的媒介。再者,日本江戶時期的漢學與漢學家也透過連載的文章或轉引而進入臺灣讀者的知識版圖。此外,教育會雜誌也提供給當時有意復興儒學的人士一個發展的空間,透過漢文報的相關報導,可以得知當代日本漢學的延續及動態,日本漢文學社群的信息也在臺灣傳播,相關報導亦證明當時祭孔的活動持續不輟。 透過研究發現日治初期「漢學」的包容性與多向發展性,其出現的場域不僅止於文本的論述,也同時顯現於社會、文學活動的實踐當中。證明了日治初期殖民者以「漢學」這一臺日共同享有的文化資產,作為新知吸收的催化劑以及連接雙方的橋樑。